長安城內四通八達,班固《西都賦》有言“披三條之廣路,開十二之通門”,即指長安的道路和城門,守城的將士憑借便利的道路,可迅速的兩地往來,相互支援。可惜此時的長安道路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城內的景象卻相當的蕭條
自西漢王莽亂政以後,長安幾乎被毀於一旦,原本長安中記載的戶籍最多的時候達到8.8萬戶,24.6萬人,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此時以楊毅走在朱雀大街上,一路看到的人口整個長安城恐怕已經不足十萬人了,且看到的百姓都麵有菜色,惶恐不安。
“連年饑饉,加之以疾疫,百姓菜色,或至相食”這句話本來楊毅是不信的,因為太難以相信人,人吃人是什麼樣子楊毅從來沒有想過,不過此時諸侯還沒有開始割據,長安這麼一座大城就已經如此蕭條,等諸侯割據的時,人競相食或許也就順理成章了,楊毅很是感慨。
朱攜並不是在長安舊時的宮殿,宮殿雖然好,可惜在長安的最中央,住在那的話,對於前方的指揮有比較大的影響,朱攜一代名將自然不會貪圖安逸,漢軍的最高指揮部被設在了裏城牆隻有一裏之遙的長安城中原本一戶大戶的院子中。
“德祖?適才兵卒已經說明的此時長安的形式並不是這麼樂觀,不知道你可有什麼看法。”跟著領路的兵卒向著朱攜所在的指揮部走去,楊毅對著楊修問道。”
“兵卒訴說的並不夠全麵,如果情況全然和兵卒所說相同的話,修亦是無法,隻能死守,守至天寒地凍,叛軍自然退去,不過就算我們帶來了援軍,長安也是天下堅城,已經難以防守,兵無戰心,是現在最主要的難題。”楊修說的和楊毅想到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死守,隻不過楊修明確指出了死守凶多吉少,因為士氣太過低落,兵卒都不敢麵對叛軍。
楊修見楊毅的臉色麵相黯淡了下,笑道:“楊校尉又何必悲觀,這隻是按著兵卒給出的情報分析而已,依修之見,形式還沒差到這種地步,否則長安已經在叛軍手中,當見到朱中郎,詳細問明自後,再做定論。
“希望德祖所說的沒錯把!”
“楊修就是楊修,果然比自己強上點,這還是沒有經驗,有了經驗恐怕更厲害!”楊毅想到的隻能死守到冬天,是結合自己打過仗的經驗分析出來的,冬天天寒地凍的,西涼又屬北方,更加寒冷,西涼鐵騎在能打,也耐不過自然因素,隻能撤軍,要是換個沒打過戰的聽到兵卒報出的雙方人數,士氣後恐怕就不是叫守城,而是直接撤退了,楊修絕對是屬於每打過戰但是卻比楊毅想到還具體,點出了死守也是行不通,隻有把兵卒的士氣提起來以後才能死守。
朱攜所在的院子果然是戒備森嚴,每隔兩三步就有一個兵卒把守,把整個院子圍的和鐵桶一樣,看來是防止西涼叛軍的斬首行動,長安城那麼大,南門有疏忽的地方,西涼叛軍派出一隻精銳的小隊伍趁著夜晚翻過城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援兵遲遲未至,將士們毫無戰意,繼續堅守已不可為,應當退守潼關、武關地勢險要,屯兵與這兩處方可以一敵百,應當放棄長安,撤職潼關與武關。”
“不可,放棄長安,涼州一地就全部落入叛軍之手,長安堅城落入叛軍手中,我等要奪回難上加難。”
“那文台可有高見?”
“隻需死守長安,援兵一至,叛軍自然取不下長安,守至冬季,叛軍就會退卻,待來年開春在奪回失地。”
“要守多久?援兵多久會到,文台能否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