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戰爭疑雲(2 / 2)

第二次英荷戰爭則是英國主動挑起來的,英國人搶奪了荷蘭在美洲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並將之改名為紐約。第一次英荷戰爭失敗,痛定思痛的荷蘭對自己的海軍大大加強,英國的挑釁使荷蘭找到宣戰的借口,這場戰爭同樣進行了三年,在西元667年6月,已經連續取得數次海上勝利的荷蘭海軍突入泰唔士河,炮擊倫敦,禍不單行的是,當時倫敦正在流行鼠疫,一萬多人死於非命,英國迫不得已,隻得承認戰敗,與荷蘭簽訂《布雷達和約》。根據和約,英國不但放寬了《航海條例》,還放棄前麵搶占的荷蘭殖民地。

這次戰爭的失敗,使得查理二世威望大損,為了挽回自己在英國人心目的形象,如今離前一次戰爭結束僅過了三年,查理二世就決定動對荷蘭的第三次戰爭。

隻是決定動戰爭的查理二世卻麵臨著無兵無錢的局麵,為了防止查理二世象他父親查理一世一樣**,英國議會對查理二世的權力作出極大限製,國王不設常備軍,隻有王宮衛隊和駐紮在蘇格蘭、愛爾蘭各據點人數較少的部隊。王室土地在克倫威爾時被拍賣,王室費用完全靠議會下撥來維持,查理二世就是想招募兵力也完全沒錢。

如果沒有法國支持,查理二世根本無力動戰爭,這次英國使節其實是充當了查理二世的密使,希望與法國一起結成秘密盟約,一起出兵對付荷蘭。

二年前的遺產繼承戰爭時,路易十四已經想把荷蘭這個低地國家並入法國,隻是在英國和瑞典一起介入調解的情況下,路易十四不得不結束遺產繼承戰爭,命令法**隊在荷蘭邊境前停了下來。

如今英國主動提出進攻荷蘭,路易十四大喜過望,很快與英國簽訂了《多佛密約》。

密約規定:查理二世有在英國恢複主教,並與法國共同對荷蘭作戰的義務;路易十四有出兵鎮壓英國可能生的“騷亂”義務,並由法國提供四十萬英鎊,作為查理二世出兵的報酬。

與英國簽訂密約之後,路易十四將精力全部放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上,暫時將東西方的貿易逆差拋到腦後,若是這次能順利吞並荷蘭,以荷蘭遺產的豐厚,完全可以彌補法國的貿易損失,何況荷蘭在美洲的大片殖民地路易十四更是唾涎三尺,有美洲殖民地補充,不定以後法國不再存在貿易逆差。

對於路易十四這樣的強人來,軍事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隨著密約的簽訂,法國的戰爭機器開始緩緩啟動,屯積各種戰爭物資,向前線運輸兵力。

最先感覺到戰爭威脅的自然是荷蘭,二年前的西班牙遺產戰爭,法國與荷蘭接壤後,荷蘭就對這個新鄰居警惕萬分。畢竟相對於法國來,荷蘭的6上力量實在太了,不警惕也不行,而法國剛吞下荷蘭邊界領土不久,許多事情無法保密,很快荷蘭就覺察到法國人對自己的不懷好意。

第二個感覺到歐洲上空即將飄起硝煙的就是大明,法國人引進了大明的電報線路,如今除了施工人員外,大明還有數十人擔任著法國人的電報員,整個法國的電報對大明毫無秘密可言。

路易十四並非沒有想到電報可能泄密的問題,他對於軍隊傳達命令都象以前一樣使用快馬,隻是有了電報線路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拒絕得了電報快傳遞消息的誘惑,尤其是商人,對於電報更是趨之若鶩。商人雖然不會知道軍事行動,但是軍隊的物資都需要商人轉手,各種情況一彙聚,大明對於法國人的備戰即使談不到了如指掌,也做到大致有數的地步。

這些年,歐洲的戰事就沒有停過,弘光四年時,歐洲三十年戰爭才剛結束,弘光八年就迎來了第一次英荷戰爭,第二次英荷戰爭還沒有結束,法國和西班牙戰事又起,如今剛平靜兩年,眼看著法國又要再掀起一場戰爭。

對於歐洲爭鬥如此激烈,大明多少有點幸災樂禍,甚至還可以煽風點火,以前的戰爭大明沒有趕上,第二次英荷戰爭和西班牙遺產繼承戰爭,就有大明軍火的影子,這些軍火頗受到參戰雙方的好評,如今若戰事再起,大明在保持立的情況下,給雙方提供一點物資支持完全沒有問題。

……………………

新的一周開始,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