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九十四章戰爭疑雲
在南洋使用奴隸,並不是把南洋排在本土之外,隻是為了減少當地土著的數量,使漢人占據人口的多數,才能真正讓南洋長治久安,至於外來的黑人奴隸,大明同樣需要禁止。
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明並沒有當其作為奴隸看待,而是采取了盡量同化的辦法,把印第安人盡量吸收到漢人體係當,因為印第安人和漢人基本同種,而且在國古代典籍就有殷商移民渡海北遷的法,將印第安人納入大明體係當,並把沒有遭到太多麻煩,當然,如果有部族拒絕融入,明軍也不介意讓對方見識到鋼鐵和火藥的威力。
樊躍已經徹底打消了勸皇帝允許本土使用奴隸的念頭,既然不能用奴隸貿易來平衡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順差,樊躍馬上想到從銀行著手,向皇帝道:“皇上,不如授權戶部銀行在友誼島上的分行,盡量將貿易順差的銀子存放在歐洲,然後貸款給各國政府和商人。”
稟承於服務金錢的原則,大明戶部銀行的分支機構已經開遍了各個洲,號稱有大明商人的地方就有大明戶部銀行的分支,友誼島上的戶部銀行在當年建設友誼島時就成立了,隻是除了承兌各國貨幣外,貸款業務一般針對大明商人,很少有外國商人能夠在戶部銀行貸到款。
“樊大人,這麼多銀子,如果有人貸款不還怎麼辦?”朱慈焯擔心的道。
“殿下放心,這個世上還沒有哪個商人或國家能夠賴大明戶部銀行的欠款。”樊躍語氣透出強大的自信。
“那豈不是要挑起戰爭?”朱慈焯口氣有點不忍的道。
“殿下,猛獸必須時常露出爪牙才能讓野獸畏懼,大明的力量雖然強大,但歐羅巴諸國除西班牙、荷蘭有過與大明交過手外,其餘各國都沒有見識到大明的戰力,他們雖然有所畏懼卻不會太強烈,如果真有國敢跳出來挑戰,大明正好殺雞駭猴,以後自然不會再有人賴帳。”
朱慈焯還想什麼時,鬥然想起當年草原上數千大明軍隊麵對數萬蒙古大軍輕鬆擊潰的情景,心一鬆,沒有再問。
看到長子沒有問題,王福點頭道:“恩,此策可行,朕準了。”
用大規模貸款來平衡歐洲的貿易逆差,確實是一舉數得之好事,銀子不運回大明,自然不會對大明經濟產生衝擊,而歐洲的銀子不流出,也不會出現銀根緊縮,東西方的貿易可以一直繁榮下去。
隻是如果這種不平衡的貿易不作出改變,累積在各國頭上的債務會越來越多,最終會成為一個繩索,牢牢的將各國脖子套住,到那時,才是大明真正可以對歐洲諸國予取予求之時。
眼下幾年歐洲底子還很厚,不一定會找大明貸款,隻是貿易一直這樣持續下去,他們不想貸款也不成。
大明找到了可以平衡東西方貿易巨大順差的方法,隻是這個方法絕不是歐洲所需要的,路易十四顯然是一個不願長期欠款之人,在他親政的數年,就將相馬紮然手上欠下的上億裏弗爾還掉。
路易十四連續邀請了波米西亞、丹麥、奧地利、瑞典、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駐法使節,一起參加宴會,企圖商討出一個可以解決與東方貿易不平衡的辦法。
隻是這種由生產力差距決定的貿易平衡,除非你的生產力能夠迎頭趕上,或者幹脆閉關鎖國,否則注定無解,當然,最後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選擇戰爭。
法國此時已隱隱的歐洲第一強國之稱,隻是路易十四還不至於選擇挑戰遠東第一強國,這樣的商討注定毫無結果。
當各國使節都離開後,英國使節卻留了下來,英國使節是來與未法國簽訂密約,希望可以聯手對荷蘭起戰爭。
這將是第三次英荷戰爭,前二次的英荷戰爭分別在大明弘光八年(西元65年)和弘光二十一年,(西元第一次英荷戰爭的原因是由於英國議會在大明弘光七年時,頒布著名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在歐洲、美洲、非洲生產的商品,隻有在英國船員管理的英國船隻上才能運送到英國本土。
荷蘭國土麵積隻有四萬平方公裏,最盛時卻擁有萬6千艘商船,海上運輸線等於是荷蘭的生命線,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無疑極大損害了荷蘭的利益,最終雙方在第二年爆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以英國取得勝利告終,雙方簽訂《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被迫承認了英國的《航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