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光二十七年,西元7年4月,法**隊起了對荷蘭的進攻,法荷戰爭爆,這個時間比曆史提前了一年左右。
雖然荷蘭購買了大批武器,也組建了數萬6軍士兵,隻是這些才剛剛走入軍營不久,由農夫、手工業者、商販們組成的荷蘭軍隊根本不是精銳的法軍對手,在孔代親王和杜倫尼兩位名將的指揮下,法軍勢如破竹,荷蘭的格爾德蘭、奧弗賴塞爾和烏得勒支等省相繼淪陷,不到數月,法軍已經向荷蘭都阿姆斯特丹逼近。
五月份,英國艦隊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了荷蘭的商船,隨即英荷戰爭爆,荷蘭同時麵臨著海6兩方麵的雙重打擊。
相比於6路的危險狀態,荷蘭人的海路卻占據優勢,在英國艦隊襲擊了荷蘭商船後,由荷蘭老帥德.奈特領導的艦隊率先偷襲了索爾灣的英法聯合艦隊,雖然英國指揮官約克公爵憑借著出色的指揮很快對荷蘭艦隊反擊,但英法聯合艦隊還是受到很大損失,四艘戰列艦被擊沉,英軍付出二千五百多人的傷亡。
然而海上的勝利不足於解除6路的危險,為了阻止法軍向阿姆斯特丹前進,威廉三世下令扒開穆伊登堤壩,看著洶湧的海水淹沒了自己世代耕作的肥沃土地,堤壩上的荷蘭士兵忍不住放聲大哭。
荷蘭又名尼德蘭,在荷蘭語是低地國家的意思,千百年來,荷蘭人一直築堤造地,穆伊登堤壩被扒開後,須德海和萊茵河之間成為一片汪洋大海,正在前進的法**隊拚命後撤,才僥幸大部份逃脫了成為魚鱉的命運,不過,他們進攻的道路沒有了,荷蘭人暫時保住了都安全。
水淹之後,路易十四和他的將軍們寄希望短時間在6路擊敗荷蘭的願望破產,而海路,英法兩國和聯合艦隊剛剛受到襲擊,也無法短時間打敗荷蘭艦隊,戰事僵持起來。
在這段寶貴時間裏,威廉三世派出的使者取得了外交成果,荷蘭得到西班牙和奧地利兩國支持,不甘示弱的路易十四也拉來了普魯士作為盟友,原本隻是三國之間的戰爭驟然擴大,變成六國大戰。
戰事進行到如此,誰都可以看出如果再打下去,這場戰爭不可能短期結束,而且很有可能又是一場三十年戰爭。此時三十年戰爭的情景在各國還曆曆在目,各國都對長期戰爭心存恐懼,沒有國家敢再加入這個泥潭,即使身在泥潭的六國也希望能夠抽身而退,隻是路易十四不甘心眼看到手的土地丟了,無論如何也不肯停戰。法國不停戰,國土被淹,又被法國人占據了一大片的荷蘭當然也不能停戰,隻能繼續打下去。
對戰事如此展最高興的莫過於鄭惟信和在歐洲的大明外交官,在大明拒絕撤消與荷蘭軍火貿易後,大明與法國關係驟冷,法國人解除了雇傭的所有國電報員,提高了茶葉、絲綢、瓷器等物的關稅,若不是法國人的電報線路還離不開大明的支持,恐怕兩國關係會更差糟。
對於國商品被法國人提高關稅,國商人很是憤怒,雖然許多東西都是大明獨家生意,無論價格提多高,法國人還是不得不從國商人處購買,隻是價格提高,銷量肯定會減少,偏偏提高的價格全部裝進了法國政府的口袋,這讓商人們如何不惱火。
在商人的壓力下,大明馬上采取針對措施,同樣提高進口法國貨物的進口稅,法國人的商品除少數外,大部份都可以找到替代國,稅率一提高,國進口的法國貨物頓時減少大半,貿易爭端一起,最吃虧的還是法國人。
在法軍被荷蘭人用海水擋住去路,海軍又遭到襲擊後,法國對大明的態度開始改善,當西班牙與奧地利兩國與荷蘭結成聯盟後,法國人針對國商品提高的關稅悄然恢複到以前的水平,並派出特使踏上友誼島,請求恢複法國商品原有的稅率。
對於路易十四這種知錯就改的態度,大明並沒有過多為難,爽快的將稅率恢複到從前,隻是法國被迫低頭的做法,還是讓太陽王感到自己的臉麵遭到一次巨大的羞辱。
國駐歐洲各國的外交官地位陡然變得灸手可熱,在歐洲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各國都想與大明拉好關係,大明軍火也開始熱銷起來。
……………………
抱歉,章節名前麵多打了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