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大結局(2 / 3)

雖然大明對蒸汽機技術全麵封鎖,弘光三十一年,蒸汽機還是率先在英國獲得突破,由英國皇家科技院研究出來的蒸汽機效率遠不如大明,可是比起水力來,蒸汽機的效率至少提高十倍,英國的紡織業開始獲得飛躍發展。

弘光三十二年,大明取消了對蒸汽機出口的一級限製,部分蒸汽機開始出口歐洲,雖然出口的都是早期舊機器,隻是這些機器依然比英國人自己生產的蒸汽機要先進許多,歐洲各國獲得和英國一樣的發展機遇,而英國的蒸汽機生產遭到重創。

弘光三十四年,曆時五年的《大明憲章》編撰終於完成,憲章總共七十二條,幾乎涵蓋了大明的方方麵麵,而最重要的是對各種權利進行了限製和製約。

第一條規定:大明帝國是以皇室為領導,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為基礎組成的國家,皇室為大明帝國象征,大明帝國屬於全下而非皇家一家之下,皇家權利非神授而是民授,即權利來自於人民。

第二條規定:皇帝為軍隊領導者,軍隊效忠皇帝和國家,皇帝為帝國保護者,使帝國不受外敵入侵。

第三條規定:沒有內閣的允許,皇帝不得隨意增加稅率,皇室的撥款不得超過國庫收入的百分之一。

……

第二十八條規定:內閣首輔為大明最高行政官員,非經內外廷推,皇帝無權對內閣首輔任免,內閣首輔五年一任,隻允許連任一次,連任期滿,不得以任何理由繼續擔任首輔之職。

第二十九條規定,朝廷組建上議院,上議院的權利包括立法、監督朝政,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隻要三分之二議員同意,內閣必須辭職,由內外廷重新提出內閣的人選。

第三十條規定:上議院議員三分之二由各省推薦,每百萬人口產生一名議員,此類議員不得擔任朝廷任何官職,另外三分之一議員由皇室推薦有爵位之人擔任,是否擔任朝廷官職不作限製。

第三十一條規定:上議院議員任期同樣為五年一任,對於連任不作限製。

……

第七十二條規定:《大明憲章》的修改,必須經皇帝、內閣、上議院三方麵同意,方可進行修改,上議院必須有四分之三議員同意,方可視為上議院同意,其中任何一方不同意,對《大明憲章》的修改無效。

憲法對皇室權利作出了諸多限製,擴大了內閣首輔的權利,隻是限製任期,而且多了一個上議院對內閣製衡,保障了士農工商各個階層基本權利的平等,取消了考試對階層的限製,皇帝與士大夫共下變成了皇帝與下人共下……

許多條款如果不是皇帝親自擬定,誰也不敢提,甚至想都不敢想,《大明憲章》對於皇權的各種限製,使得大家都看到了下長治久安的希望,即使是民間對皇權反對最高的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也不得不承認,當今皇帝無愧於聖君之名。

這一年,綿延的戰事終於讓路易十四厭倦,戰爭使得法國債台高築,單是欠大明戶部銀行的錢就高達五億裏佛爾,而整個法國國家欠款高達二十億裏佛爾,相當於法國人整整十二年的財政收入。

可以法國其實已經破產,大明適時介入調停,得到了法國和荷蘭人的同意,五月,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軍隊退入各自的邊界。

戰後,為了感謝大明調停,荷蘭將美洲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轉給大明,威廉三世此舉多少有點破財消災的意圖,打的卻是一石二鳥的主意,英國人對新阿姆斯特丹一直念念不忘,地圖上一直標明為紐約,戰後荷蘭實力大降,已經無力守護這塊殖民地,不如送給大明,換取大明的好感。

大明欣然接受了這塊殖民地,如同一個楔子,深深的紮入美洲東海岸,英國人雖然眼紅,卻不敢從大明口中奪食,隻得默認。

作為戰爭主力,法國除了巨額的債務外,什麼也沒有得到,反倒是英國人早早結束戰事,還落得了不少好處,甚至連大明也因為調停得到一塊殖民地。而為了還債,路易十四不得不將剛剛裝飾一新的凡爾賽宮許多寶物變賣,甚至連宮中銀燭台也拿了出來,強烈的反差,使得法英兩國徹底交惡,從此開始了兩國漫長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