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則天降誕日大縱籍役者(1 / 3)

武後的降誕日在二月,農曆二月又被稱為“花朝”。

二月有“花朝節”,也叫“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

在“花朝節”,人們會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

姑娘們還會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 上,稱為“賞紅”。

今年是我和三娘被關入掖庭服籍役整十七年,這已經是第十八個年頭的開端了。

每年,在武後的降誕日,大明宮那邊都會通宵達旦的慶祝,舉辦百官按座次排列的大型宴會,菜品豐富多樣,考究異常。

比起為官員升遷時舉辦的“燒尾宴”不知隆重多少,從菜肴類到點心類,從素食到葷食,應有盡有。

宴會上各種美酒俱全,特別還有來自西域的紅、白兩色葡萄酒,若是宴會上,武後興起了,甚至還會和官員們行酒令。

除了美食和美酒之外,還胡姬表演的胡旋舞,漢姬表演的羽衣霓裳舞,詩詞歌詠,雜耍表演,熱鬧非凡。

武後降誕日的宴會,被宮人們私下稱為“花朝宴”,是大明宮裏每年最重要的一次宴會。

所有掖庭的人都知道,準備“花朝宴”的菜蔬,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賠上十萬分的小心。

萬一哪個不對,惹怒了武後,就會大禍臨頭。

在掖庭中,曾經出現過有籍役準備的菜葉上,被發現了幾個蟲眼,而被處十鞭之罰。

看起來,十鞭的數字並不多,但施刑的人,一鞭下來,就可以讓人皮開肉綻,又如何承受得住十鞭。

因為,隨著武後年齡的增長,亦發地天威難測起來,喜怒無常,極難伺候。

每到“花朝宴”前夕,掖庭裏每名宦官、宮女、當差、服籍役的人,都把神經繃到了最緊的狀態。

武後的麵首已經換過好幾撥了,現如今,最得寵的麵首是太平公主推薦的張氏兄弟,張昌宗和張易之。

因為張氏兄弟倆把武後“服侍”得非常舒服,得到嘉獎。

弟弟張昌宗被封為為雲麾將軍,行使左千牛中郎將職務。

哥哥張易被封之為司衛少卿,賜給住宅一處,絹帛五百段,男仆女婢、駱駝、牛馬不計其數,隨便使用。

得武後寵幸後不久,弟弟張昌宗就再次升官,擔任了銀青光祿大夫。

並且武後還允許張昌宗配備了大內帶刀侍衛,負責保衛張昌宗的安全。

聽說前不久,張氏兄弟又得到提升,武後任命弟弟張昌宗為司仆卿、哥哥張易之為麟台監,權傾朝野。

掖庭本屬大明宮偏遠之地,但隻要在權利的周邊生活,又如何能聽不到朝中的風吹草動。

即便如一個在掖庭裏種菜澆水的老婦,我,也能夠聽到比州縣司馬更多、更即時、更詳細的宮廷內幕。

今年的“花朝宴”,在掖庭上上下下齊心合力的應對下,總算沒有大差錯的順利應付過去了。

甚至還聽說,昨天武後“花朝宴”後,飲酒後興致高漲,去了禦花園。

看到除了梅花,都是枯枝寒葉,天空飄的隻有片片雪花,一片蕭條,武後趁著酒勁下了一條詔書,讓宦官在牡丹花下焚了。

原來詔書上寫著,次日百花必須齊放。

今晨武後醒來,悔於酒醉時下令,恐天子顏麵盡失。

得宦官報,禦花園中百花一夜盡開,大喜,帶著張氏兄弟一起到禦花園中觀賞。

其實,也不能說百花齊放,牡丹花就沒有開。

武後本以為百花都不會開,現在看到其他花開,麵上得意。

但等到被張氏兄弟一左一右攙扶而行的武後發現隻有牡丹竟敢抗旨的時候,佯做大怒。

武後命人將園中牡丹撥出焚之,將城內牡丹花盡數除盡。

武後又下令,今後牡丹花隻能在洛陽生長繁息,不得超越洛陽區域……

但除牡丹花,其他花兒非時節開放,還是給足了武後麵子,讓武後心中大悅。

武後接著又下了一個真正“惠民”的詔書,所有服籍役超十五年者,可歸鄉。

“籍”指的是戶籍,也就是我朝按人口進行登記和管理的製度。

戶籍製度,將全國的人口按照地域、身份等詳細登記在冊。

不僅有助於朝廷掌握人口信息,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還為國家征發徭役、征收賦稅提供了依據。

“役”是指徭役,即百姓按照朝廷的規矩承擔的各種義務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