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張獻忠之死(1 / 2)

夔州城外,楊秋池大軍在正麵城牆外豎起六十座高塔。這些高塔都是由推車推過來的,比城牆略高兩米,上麵可以並排五個人——五個老套筒狙擊手!

塔台距離城牆有一百五十米左右,這個距離超出了一般強弩和火銃一百二十米的最遠射程。而城樓上雖然一排排都是****的女子,是張獻忠用來抵擋楊秋池大軍火炮的最後的招式,但楊秋池這一次並沒有為其所困,張獻忠在城樓上架著的火炮,還是被楊秋池的紅夷大炮發射的炸藥炮彈給炸成了廢鐵。

張獻忠想不到楊秋池大軍竟然沒有被旱八卦套住,不僅如此,連自己的六萬大軍也一去不複還!

他估計到了凶多吉少,便將城裏婦女都推上了城樓作擋箭牌。

可是,這一次他想不到楊秋池會如此絕情,麵對城樓上這麼多****婦女,依舊下令開炮,隻不過,這炮火隻是針對他城樓上的火炮去的,將火炮炸爛,這就是楊秋池定下的原則,——敵軍利用人質進攻,可以反擊,擊毀敵軍的進攻武器,雖然傷及部分人質,卻也在所不惜。不能聽任敵軍利用人質傷害進攻傷害自己的軍隊。

此刻,夔州城的城牆上的火炮都成了廢鐵,而躲在一排排人質後麵的敵軍,卻躲不過高台三百狙擊手的神槍射擊。

這三百人是從三個團將近兩千人裏精心挑選出來的神射手,樹立的高台比對方城牆高出兩三米,所以,敵軍根本沒辦法用人質做擋箭牌。而這些神射手都是經過了這些天的專門訓練,不開槍則已,開槍必殺!

城樓上敵軍死傷人數越來越多,這讓負責守城的“一堵牆”孫可望非常的苦惱,他這一堵牆似乎也不能阻擋楊秋池大軍的進攻了,死傷慘重,不得已隻能將一部分守軍撤到上城樓的台階上待命。

楊秋池等待的就是這個!

一聲令下,敢死隊在老套筒狙擊手的掩護下發起強攻,架起雲梯往城樓上衝。

此刻,城樓上人質後麵躲藏的敵軍數量很少了,城樓吹響號角警報,躲在階梯上待命的敵軍聽到號角衝上來要扔滾木擂石和萬人敵,阻止楊秋池敢死隊強攻的時候,卻正好成了一百五十米之外的老套筒狙擊手的靶子。

老套筒雖然隻能手動單發,但射擊速度絕對比敵軍衝上來的速度要快,雖然隻有三百個狙擊手,但這些都是神槍手,一槍一個,敵軍很快傷亡數千,城樓上成堆倒下的都是敵軍的屍體。

其實,楊秋池第一次的強攻隻是佯攻,衝上去的都是盾牌兵,並且,隻是在城樓下虛張聲勢,目的就是吸引躲在城樓階梯上的敵軍出來,成為老套筒狙擊手的靶子而已。所以,在城樓上敵軍弓弩、滾木擂石萬人敵的反擊下,傷亡並不大。

當敵軍一片片倒下,後續的敵軍不敢衝出來的時候,正式的強攻開始了!

數百架雲梯加上強攻,這次衝上去的都是老套筒騎兵!

隻要有一個衝上城樓,便足以打開一道缺口,畢竟,後麵還有數十支老套筒做掩護,衝上去的隻需要對付躲藏在城垛後麵的敵軍就行了,而老套筒騎兵已經得到指令,如果敵軍躲在人質後麵射箭或者放火銃,可以直接開槍,射穿人質,射殺後麵的敵軍!所以,敵軍無所持,而且城垛後麵的敵軍幾乎不敢冒頭,否則就成了塔台上的狙擊手的目標。

很快,城樓被攻破數十處,衝上去的老套筒騎兵並不往前衝鋒,隻是建立橋頭堡陣地,射擊躲藏在城牆上人質後麵和台階上衝上來的敵軍,掩護後麵的刀斧手、弓弩手和長矛手衝上城樓,然後殺下去奪取了城門。

城門一開,夔州城便宣告失陷。楊秋池十多萬大軍如潮水一般衝殺進城,而此時,張獻忠的大軍一半已經陷入了旱八卦,剩下隻有六七萬人了,雖然說戰鬥力比楊秋池的大軍強,可是好漢架不住人多,一個打三個,絕對是沒希望的。

張獻忠看出了大勢已去,帶著孫可望和殘餘兵力想從其他城門出逃。可是,除了西門,另外兩個城門楊秋池已經各布置有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其中一挺是從旱八卦撤回的劉勇的重機槍)、幾十門弗朗機火炮和數千火銃手弓弩手,根本沒辦法突圍。

值得慶幸的是,西城外沒有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