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江湖(1 / 3)

賀燁此時已是呂珩的身份麵容,自然的起身去開門,門剛打開,外麵便傳來欣喜的聲音:“你是殿下身邊的侍衛吧,可是殿下來了?”

賀燁行罷禮,正色道:“殿下尚且在南疆,屬下也是奉命前來探望顧先生和各位先生,還請裏麵請,顧先生就在院中等候。”

說話那人頗為遺憾的歎了口氣,緊接著,隨著賀燁側過身,三位著布衣,麵生胡須的人便跨步進了院子,顧熙君一一同他們見禮含蓄,又抬手介紹了易容化名為石沐的石沐青,身份則說的是殿下委托為他看病的大夫。

這些文人除了尊敬和他們同等身份的文人外,對這些不記錢財的醫者也頗為推崇,便也同石沐青見了禮,幾人圍桌而坐,賀燁學著呂珩守在屋頂,假裝看著院外,實則豎著耳朵聽著他們的談話。

這三位先生,以前也是正經參加科舉的文人,隻是這世上能人太多,致使人到中年也沒能光宗耀祖,最好的也隻混了個七品小官,一年前也因入不敷出,不願被迫貪汙而辭官歸鄉了,後來因緣際會,來到了另外二位住的村子,開了個私塾,漸漸同歸農的二人有了交際,而後相熟,至於顧熙君,自從他辭官南下後,便偶遇了那間私塾,那時正值清晨,裏間雖然隻傳來一二稚嫩的讀書聲,卻清脆而明亮,不由得讓顧熙君憶起了孩童時期的往事,不知不覺間,他竟走進了那間私塾,兩相推盞後,顧熙君便在那人幾番熱情相邀後暫時留在了私塾。

隻是好景不長,村裏僅剩的幾戶人家也因災害陸續搬走,私塾最終沒了最後兩位學生,被迫關閉,四人在閉門的私塾院中圍坐,望著陰沉的天,相顧無言,直到一人打破平靜,幾人聊了個徹夜。

自那之後,顧熙君才知道這三位不得誌之人,一位因餓死的妻兒讀了數不清的農書,成日裏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裏搗鼓著種新稻米,一個沒事幹,幹脆拾起了兒時的愛好,研究些奇奇怪怪的木具,另一個,也就是那位開私塾的,則是單純的想教更多的孩童讀書明理。

顧熙君喝了口陳茶,同他說,同他們說:“私塾不隻是能教他們讀書明理,也可以教他們種新稻米,研製木具。”

這樣下來意味著什麼,他們都知道,於是,幾人暫時搬到了附近災情較好的霞縣,整日在顧熙君院中談天說地,互通有無,而賀燁的加入,便意味著他們所說的一切,都將可能實現,這讓他們興奮不已,同樣的,也讓他們不得不邁開了步子,各自考慮起了後麵的事,最後商議的結果就是,顧熙君同安先生北上,其餘二人,一人往江南最繁華的州縣接著開私塾,另一位,則往臨海處去,尋個師父學習造船技藝。

賀燁聽他們各自交代著日後的事,相約何時再見麵,一切完畢,幾人悵然若失之際,便見顧熙君猶疑了一下,從袖中掏出一疊油紙,裏麵赫然放著他臨走前留下的三張一千兩銀票。

“如今分走三路,都需要花錢,尤其辦私塾,更是少不了,這是殿下臨走前留下的三千兩銀票,一路分一千兩,切莫推辭。”顧熙君小心翼翼的分出銀票。

可不等賀燁有什麼反應,那三人便已然驚的推手拒絕。

“這想是殿下留給顧兄的,我們可不能要。”

另一個緊接著附和:“我們也活了大半輩子了,積蓄總是有的,顧兄不必如此。”

顧熙君見他們推諉,也不急惱,隻將分好的銀票挨個放到他們眼前,徐徐說道:“這原是殿下的意思,不信且叫來呂珩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