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翔和老趙的五年計劃中,柳欽鐵路是重中之重,也是投資額度最大的一個項目,初期的預算投資是一千萬兩白銀,這個數據是老趙給出的,他根據眼下正在修建的京張鐵路得出這個數字。京張鐵路全長約200公裏,沿途崇山峻嶺修建難度極大,但是最後從建成到通車,所耗資近大約為五百萬兩。而柳欽鐵路北起柳州,南至欽州,全線長度約為360公裏。建成後不但可以帶動沿線的經濟和民生,還將直接打通廣西乃至整個大西南的出海口,將產生極其重要戰略意義。
這個時代的廣西可謂是一窮二白,現代工業幾乎為零。在高翔的計劃中,不管是發電廠還是鋼鐵廠,都需要大量的燃煤和焦炭資源保障,偏偏在西南諸省之中,廣西煤炭資源卻是極度匱乏,雖然也有煤礦,但是都是儲量不大的貧煤礦。前世高翔就有個表哥是在廣西做煤炭生意,從貴州的六盤水倒賣煤炭到廣西,所以他對此也有些了解。雖然廣西是煤炭缺乏,但是周邊的貴州雲南都有煤,就連近鄰越南都有煤,越南的海防現在有法國人開掘的煤礦,都是高熱量的優質煤,發電煉焦都沒問題。可關鍵是怎麼進行大規模的運輸,靠車馬肯定是不行的,要鐵路當下廣西是一寸也沒有,唯一的就是走水路。可如果從越南的海防購買優質煤的話,用船運煤到廣西的柳州,要繞道廣東路途太遠了,運費都將是個天價,而且到了廣州之後,屬於內河運輸,運輸的船隻都在千噸以下。還需要一支龐大的轉運船隊。
所以高翔和老趙經過仔細慎重的思考,要想在這裏有所發展,首先解決的就是交通閉塞的問題。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閉塞就意味這貧窮落後,要想擺脫落後,修建鐵路打通出海口就勢在必行。如果將柳州和欽州相連接。不但可以成為日後廣西的交通動脈,還將是出海通道和能源通道。日後不論什麼物資進出廣西,都不再用繞道廣東的水路,直接就可以從廣西內陸經鐵路進入北部灣。
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民辦鐵路,大清朝境內的鐵路修建還正處於起步階段,要想完成這個宏偉的計劃,壓力也是空前的。清王朝的軟弱無能,使得任何事關中國民生的大工程都有帝國主義插手進來,當時外國侵略者認識到“鐵路所到之地。即勢力所及之地”的道理,瘋狂爭奪我國的築路權和開礦權,而清廷也似有支持之意。就拿同時期的粵漢鐵路來說,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張之洞上諭修築粵漢鐵路,由官方主持,三省紳商通力合作,以保鐵路權利。這本是個很好的建議。但是盛宣懷卻通過駐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合興公司商借洋款四百萬英磅。於是美方在合同中強行塞入派員勘測、築路並“照管駛車等事”的條款,規定直至五十年後中國還清債款。方可收回鐵路管理之權。由於在華的各國都想插手獲取利益,美國方麵支撐不住,隻好拖延執行合同,甚至私賣三分之二股份給比利時萬國東方公司,擅自決定粵漢路南段由美國修築,北段由比利時修築。一直鬧騰了十年。德、英、法三國銀行團都介入了進來,股權幾經轉讓,直到1906年才開工,而等到全線完工通車已經是1936年的事了。一千來公裏的鐵路,修了三十年。除了技術原因外,外來的阻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高翔和老趙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壓力和阻力也是巨大的,其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就必須得到官方的絕對支持。當然高翔也有優勢,他不是盛宣懷,不需要借用國外的資本。隻要本地官員夠強勢,就可以借鑒同時期四川總督錫良的做法,拒絕所有外國勢力,將鐵路全控製在自己手中。所以舒堅在得知情況後,趁機帶著高翔拜訪了正在柳州還未離開的布政使張鳴岐,希望首先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幫助。現如今的大清地方督撫權利極大,如果張鳴岐能夠出麵尋求兩廣總督岑春煊,能獲得他的鼎力支持,這事就成功了一半。
張鳴岐也早就聽說了高翔在梧州的事跡,一直想著能見一次,沒想到當下碰巧就在這柳州會麵了。當他看完了高翔的五年計劃大綱時,那是心潮澎湃,現在朝廷上下都在執行所謂的“新政”,提倡西學東用。廣西雖處西南,但是西學一直沒有。張鳴岐很想搞,但是苦於沒有這方麵的資源和人力,再者因為遭受連年戰爭,不少地方田園荒蕪,老百姓貧困潦倒,到處是吃不飽飯鬧事的人,那還有心事去弄西學。早先倒是有個叫洪秀全的人在廣西折騰過西學,弄出過個上帝會,不過他是用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