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尋助手,攢本錢(1 / 2)

蕭高重捧著那盒金子回到縣政府,立馬就打開來,上輩子到現在他還沒擁有過如此多的金子呢。

箱子裏麵四周鋪了一層錦緞,裏麵整整齊齊地碼了一排,蕭高重翻開一看,金子呈片狀,每片一斤,高一厘米,寬二厘米,長約十三厘米。八片摞一捆,一箱從左到右過去,放了十捆。也就是說,這小小的一箱金子,重八十多斤?

蕭高重感到震驚的還有鍾維勝,一個小小的汝陽縣土豪,一出手居然就是八十斤黃金,怎麼能如此財大氣粗?要知道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而一兩白銀等於十塊大洋,八十斤黃金就相當於八萬塊大洋。那其他的土豪呢?

其實這是蕭高重想多了,鍾維勝這樣備受日本人重視,被派來守護日本人看中的寶藏的,能沒點底氣麼?但畢竟像鍾維勝這樣的人也不是隨地都有。

第二天一大早,酒精的作用還沒有完全散去,蕭高重就醒了。新到汝陽縣,他給自己製定的任務並不是很多,但熟悉民情,了解地形這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準備先到汝陽縣各個鄉鎮走走。

作為杜康酒的故鄉,蕭高重現在才算是深深體會到汝陽縣的魅力。走在街上,滿股酒香撲鼻而來,這都是當地人民家中的藏酒的味道,每天都有新的酒被窖藏起來,而每天又有新的藏酒被開封,那些藏酒的香氣便滲入到這大街小巷中,久而久之,這裏的泥土便都是酒香了。但蕭高重在內埠鄉逛了一圈卻發現,內埠鄉內很多酒的氣味都不盡相同。

蕭高重靈機一動,返回了縣政府,原本說用杜康酒來帶動汝陽縣,但那隻是一個方向而已,卻不知道應該找誰來幫忙釀酒,說到底還是說得容易做得難。現在蕭高重明白了:雖然汝陽縣的酒都統稱‘杜康酒’,但因為製作的人不同,外加很多人家製作‘杜康酒’的方法都是家傳的,所以,總會有些各種各樣的小竅門,或者外加些不為人知的材料。因此,這裏產的酒不相同就不難理解了。蕭高重決定舉辦個品酒大會,反正每家每戶都有自製的酒,隻要人民願意,這不是問題。但要把人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需要一些方法才行。

作為一個光棍司令,事事親力親為是個很大的問題。就拿這次的事來說吧,蕭高重想找個人幫忙都找不到。沒辦法,每個縣的縣長都是上麵任命下來的,而縣政府的其他工作人員由當地人民補充。由於整個汝陽縣都知道鍾維勝跟縣政府的過節,而現在鍾維勝又在汝陽縣一家獨大。所以,根本沒多少人敢跟鍾維勝作對,到這縣政府任職,或者說,敢到縣政府任職的人都搬到汝陽縣南部去了,縣長都不在,去任什麼職?還有一個原因,那裏離鍾維勝遠。蕭高重很無奈,方丈不是說他會讓什麼‘少林武僧八慧’過來幫忙的嗎?現在怎麼影子都不見一個?沒辦法,隻能抽時間到南部去一趟了,這幾天在內埠鄉吃吃喝喝,蕭高重倒也不是毫無所獲:鍾維勝混得風生水起,所以,很多人都到這內埠鄉跟著鍾維勝混了,但也有很多人不滿鍾維勝投靠日本人,但又拿鍾維勝沒辦法,隻能直接搬到汝陽縣南部或者其他地方去居住。經過幾年時間的搬遷,便形成了這麼一種局勢:汝陽縣北部的多是一些親近鍾維勝的善於投機的人,而汝陽縣南部則聚集了一幫不屑於靠投靠日本人發家致富的人,當然,一些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這麼個意思!當然,這些都是一些有政治意向的人,普通百姓則很少管這天下究竟是誰的,隻要這日子還能過,無論誰的天下在他們眼中都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