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寶年間。
趙匡胤此時心裏五味雜陳,他萬萬沒想到他大宋的第三代繼承人便如此膽怯,這要換成自己在他的位置上,遼國主帥已亡,少不得要留下點什麼。
可趙恒不僅讓他們全身而退,還要賠別人錢,還有臉叫什麼歲幣。
有感於此,趙匡胤對趙普說道:“卿所言有理,晉王不足以繼大事。”
趙普大喜,當即表示:“官家聖明。”
可趙匡胤擺了擺手說道:“可朕之諸子年幼,亦不知可否托付江山,況且太後哪裏……”
趙普也很明白趙匡胤的顧慮,他的幾個兒子年幼,神跡也並未表示他們才能如何,更重要的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後是怎麼想的。
“神跡顯世,足以證明我大宋乃天命所歸,天下人必心向皇室。況且官家春秋正盛,既已知將來病症,可召集天下名醫診治,大宋或可在官家手中收複漢家故土,再成漢唐偉業!”趙普安撫道。
“漢唐偉業!”趙匡胤心中豪情頓起,神跡中對唐太宗李世民頗為推崇,而自己建立的宋朝,卻被蔑稱為北宋,這一切不都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的恢複漢唐故地嗎?
作為一個有為君王,誰又能拒絕成為下一個千古一帝呢?
“卿所言甚是,太後那裏,朕自有分說!”趙匡胤打定了主意,不能聽自己老媽的話,老二這輩子別想接班了。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也有些感慨:“曾經也有人上書給咱,讓咱也去泰山封禪。”
朱棣接著說道:“父皇驅逐韃虜,恢複我漢家天下,自古得國之正莫若父皇,父皇當然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朱元璋卻瞪了兒子一眼:“你閉嘴,咱還沒說完呢!”
朱棣拍馬屁沒討到好,訕笑著坐了回去。
“咱拒絕了,當然不隻是因為宋真宗的原因。”朱元璋笑了一聲,繼續說道:“與這種君王為伍,也確實讓秦皇漢武等前輩汗顏啊。”
說著朱元璋看向了朱標,語氣逐漸鄭重起來:“朕本一淮泗布衣,卻終能克定強敵,一統華夏,這是為何?隻因你父皇我,不願慕虛名而處實禍。元末之時,群雄並起,陳友諒、張士誠也具是一方豪傑,可一旦得勢便洋洋得意,稱王稱帝,卻不知樹大招風。而朕卻不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最終笑到了最後。”
說著朱元璋問朱標道:“標兒,現在你可知咱為何不去封禪?”
朱標滿臉敬佩之色,拱手說道:“父皇已然是天下至尊,封禪之行隻不過為錦上添花,卻徒耗民力,使百姓生怨。父皇正是舍棄封禪虛名之實禍,而取天下民心之大利!”
朱元璋很高興太子能夠清楚的認識到這點,也是欣慰的說道:“太子知道此事,咱也就沒什麼好教的了。”
然後朱元璋一指天下的神跡:“隻希望你日後也別與趙恒這樣的前輩同列。”
【因為矯枉過正,本來宋朝應該在簽訂和約之後,臥薪嚐膽,以期待日後報仇雪恨的。可在回朝後,宋朝君臣上下都是一種“喪事喜辦”的氣象,人人都以此為功,就是一開始反對和談的寇準,也時常以此自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