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本來該是臨時性質的停戰協定,當做了長期的和平條約。沒有進取之心,覺得天下太平,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才導致了澶淵之盟和後來的慶曆增幣在曆史上留下了極為屈辱的一麵。】
【可以說,澶淵之盟就像一麵鏡子,裏麵映照出的,是宋朝皇帝的複雜,將他的軟弱、無恥暴露的一覽無餘。】
【可如果僅僅是澶淵之盟其實也不足以反映出趙恒的不合格,畢竟他繼位之初的一係列與民生息的表現,還是給他加分不少的,後來持續了十四年之久的“天書祥瑞”事件才徹底暴露了他的無恥。】
【要說什麼是“天書祥瑞”,還是要從澶淵之盟說起。澶淵之盟簽訂的雖然是不平等條約,但是因為當時的大宋是真的“不差錢”,而且在條約中還規定雙方可以“互市”。】
【以當時契丹落後的生產力,“互市”之後還說不準是誰賺誰的錢呢。因此在條約簽訂後,寇準和宋真宗都“有自得之色”。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那麼這篇可能就掀過去了,但是曆史從來沒有如果。】
【由於澶淵之盟中,寇準的功勞天下可見,因此意圖上位的小人自然要先搬開他這塊絆腳石。後來被稱為“五鬼”之一的王欽若就站了出來,主動給趙恒上書,他表示: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好說不好聽啊,雖然陛下您是一心為了天下萬民,可保不齊就有那些愚夫愚婦誤會陛下了。】
【王欽若還恐嚇趙恒道:“皇帝之所以能受萬人敬仰,靠的就是人人畏服的威望,如果沒了威望,那麼統治基礎就會被動搖了,這可是大事啊!”】
【王欽若之所以如此上心,倒也不是他急公好義,真的擔心宋朝吃虧,皇帝受辱。隻不過因為在簽訂澶淵之盟中,他的功勞完全比不上寇準等人,為了上位,他隻能另辟蹊徑。】
【趙恒一聽王欽若的話也急了,他覺得這話有道理啊,他也是心虛,曆史上哪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沒幹出來歲幣這事啊,因此連忙詢問王欽若怎麼解決。】
【王欽若就回複說:“怎麼輸的怎麼找回來,咱們重整旗鼓再去北伐遼國一次,這回爭取一雪前恥。”王欽若吃定了,如今剛剛停戰,皇帝不可能同意再次開戰,趙恒又不是趙匡胤。】
【趙恒也果然拒絕了開戰的提議,王欽若順勢又說:“那就前往泰山封禪吧,從古至今,沒有比封禪更能增加帝皇威望的了。”】
【封禪這種事,自古至今也隻有六個皇帝這個幹過,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沒敢去泰山,在嵩山封禪)、唐玄宗。】
【這幾個人裏麵,以趙恒的功績,連武則天他也比不上啊,武則天後期還開拓了西域,而趙恒留下的隻有一紙盟約,和給敵國的歲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