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書院(2 / 3)

如果做官隻是寫寫詩,拍拍上司馬屁,那要之何用?朱永興見郭之奇一副難堪的模樣,不由搖了搖頭,說道:“郭大人,目前形勢如何,想必你也知道。正是精誠團結、共渡危難之時,少挑毛病,多做貢獻,方是此時所為。”說到這裏,朱永興的語氣轉冷轉硬,“若是以私心為重,橫生枝節,即是破壞阻撓中興大業,又與三鬼等**何異?”

“殿下言重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張煌言趕忙起身,勸說道:“些許官員苦不得任用,有些不滿,亦是報國心切,可稍體諒。若他們知道殿下苦心,自然心平坦受。”

“是下官糊塗,請殿下責罰。”郭之奇也怕朱永興亂扣帽子,從此斷了那些曾寒窗苦讀的官員的仕途,就坡下驢,躬身請罪。

唉,朱永興歎了口氣,郭之奇舍家拋業,矢誌抗清,因此而喪妻失子,猶堅貞不屈,這樣值得他尊敬的人,他怎肯輕易降罪。

“無罪。”朱永興無奈地苦笑一聲,靈機一動,決定給郭大學士找個活兒幹,省得他老來煩自己,“郭大學士才高八鬥,吾有件工作要交予你去做,便是編撰一本《**錄》,或者叫《貳臣傳》,或者——嗯,曰後再取名字也可。”

郭之奇愣了一下,隨即痛快地點頭答應,著書立說,青史留名,吾之所願耳。隻是他趁機向朱永興請示,要了幾個協助編撰的官員名額,算是保下了幾個人,使之不必去書院回爐再造。

等到郭之奇告退而出,屋裏便隻剩下了朱永興和張煌言兩個人。這已經不是兩人的第一次單獨相對了,隻是昨天召見的時間短,並沒有長談深說。

眼神是堅定的,這是朱永興給予張煌言的第一個評價。這一點或許張煌言本人並未察覺,在經曆過諸多麿折苦難之後,他的眼神卻變得越來越堅定而有神。

“昨曰已經說過,吾派出小艦隊相助延平王抗擊清軍,待戰事結束後,便由金門接出魯王兄,至西南休養。”朱永興用平淡的口吻緩緩述說,麵對偶像李定國已經能保持心態,在張煌言麵前,更不是問題。

“謝殿下成全下官心願。”張煌言躬身拱手,說道:“浙東武裝乃屬朝廷,自當遵奉殿下號令,不敢稍有違逆。”

“先聚力於南海,壓製兩廣,穩定戰局後,方可窺機他圖。”朱永興走到屋子一角,掀開麻布,露出了巨大的沙盤,伸手示意張煌言過來觀瞧。

紅旗、綠旗插得錯落有致,敵我形勢一目了然。令張煌言感到驚訝的是,在表示長江三峽的位置上也插有小紅旗,正是新納入戰略規劃的夔東十三家。

“張尚書曾數次統兵進入長江,不知道若是直達三峽,與夔東十三家會合,可有困難?”朱永興用手指劃了個圈,從海上直指三峽。

張煌言率軍數入長江,卻並未過於深入,便本著自己知道的進行了講述,這時他尚不知道夔東十三家已與朱永興建立了聯係。

現在率軍入長江,還是早啊!朱永興在心中提醒自己,切不可**之過急,先立足西南,才是重中之重。

“殿下對東南之戰似很有信心?”張煌言有些疑惑地問道:“若是南海艦隊與下官所率的船隊傾巢而出,應該更有把握吧?”

朱永興搖了搖頭,笑道:“延平王豈是易與之輩,清軍必铩羽而歸,張尚書對此不必擔心。”說著,他用手指在兩廣的位置點了點,“沒有水師牽製廣東,則我軍在廣西將麵臨極大壓力。目前,汝陽王率軍與廣西清兵膠著對峙,水師功不可沒。”

張煌言又仔細觀察著沙盤,皺著眉頭說道:“大敵依然是吳三桂的在滇清軍,殿下可有計破之?”

“破之尚難,耗之稍易。”朱永興走回到桌案,抽出一份報告遞給張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