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是民族英雄。這是沒有疑問的。而英雄不一定是完人,這是朱永興的評價標準。
國家利益,小集團的利益,旁觀的人可以振振有詞,說三道四,但當事人要做出選擇時,卻未必是那麼容易而簡單。
正因為朱永興看得開,所以才會屈尊紆貴,前來下龍與鄭成功一晤。正因為他要求不高,所以才能同鄭成功相談甚歡。
“今雖勝達虜一陣,偽朝未必遽肯悔戰,則我之南北征馳,眷屬未免勞頓。台灣田園萬頃,沃野千裏,餉稅數十萬。造船製器,吾民鱗集,所優為者。近為紅夷占據,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鄭成功不無意外地提到了收複台灣的目的和意圖,“我欲平克台灣,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然眾將多有疑慮,謂台灣風水不可,水土多病。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蜀有高山峻嶺,尚可攀藤而上,卷氈而下;吳有鐵纜橫江,尚可用火燒斷。凡事必先盡之人,而後聽之天。諸般困難,豈無別計可破?”朱永興對鄭成功擊退荷蘭人,收複寶島台灣是舉雙手讚成,之前便借陳上川對此表示了意見,此番更是加以鼓勵,“金、廈諸島難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後壯其枝葉,此乃終始萬全至計。”
“此與殿下進取海外之地,是否相同?”鄭成功頗有深意地望著朱永興。
“異曲同工。”朱永興淡淡一笑,知道這是鄭成功試探之語,“若王爺複台的目的是脫離抗清前線,僅從私利考慮,而取遠離大陸的台灣為安身立命之所,則另當別論了。”
“本藩矢誌恢複,念切中興。豈敢貪戀海外,苟延安樂?”鄭成功見朱永興反語回敬,趕忙申明自己並沒有脫離抗清戰場的意思。
“這便是了。收複台灣乃是蓄力,而非逃辟,待到再出擊時,豈不更為猛烈。”朱永興雖然知道鄭成功收複台灣後,為了經營台灣,必然要減弱東南抗清的武裝力量,但卻不象張煌言那般反對激烈,認為複台的目的是脫離抗清前線,是無意複明的表現。
鄭成功得到朱永興的支持,對於說服手下眾將還是很有好處的。特別是糧草物資的供應,可以大大加快複台的進程。
“偽朝果要實施沿海遷界之舉嗎?”鄭成功對這個消息是很在意的,因為這個政策主要便是旨在切斷鄭軍從內地取得物資的通道。如果鄭軍登陸,清軍將憑借陸戰的優勢驅逐其下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複台的計劃有可能要提前實施。
朱永興很篤定地點了點頭,說道:“明年便會實施,這應該是確定的事情。雖然這是短視愚蠢之舉,但對貴軍的短期影響還是有的。當然,如果貴軍能與我軍聯合行動,使清軍的廣東水師難以形成威脅的話,糧草物資方麵的援助,還是可以做到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