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思索片刻,恍然點頭,如此微妙的心理戰,虧那岷藩想得出來。目前的形勢下,尚、耿二人根本不會有什麼投誠的心思,自然也就不必擔心赦免不赦免的事情。等到這兩個人窮途末路,想投誠,那便沒有機會了,最多是以自己的性命換取家人的生存罷了。
“王爺。”方光琛鄭重地提出了建議,表示出了耿耿忠心,“與明軍的商貿不可斷,用獲利招兵買馬,集草囤糧。隻要王爺實力猶存,即便割據不成,又何向而不重?”
吳三桂望著方光琛,臉上露出感動之色,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溫言道:“獻廷忠言,吾知之,感之,全依之。”
“多謝王爺信重,光琛敢不以死相報。”方光琛躬身施禮,深為自己能使恩主解開一些心結而感到高興。
………………
“專打啊,那就是說沒咱們什麼事兒了?”桂林城下,廣西將軍孫延齡在大帳內長出了一口氣,露出了輕鬆的表情,深為自己的明智和行動果決而感到慶幸和自豪。
廣西提督馬雄雖然率殘部進了桂林,卻到底少了孫延齡那不顧後果的犯二精神,也沒有想到這個家夥敢清洗內部,棄城而走。都統、副都統、參領,可都不是一般的小軍官,說殺就殺,隻拿了封明知是假的投降書信做借口。
但那又如何,廣西巡撫明知孫延齡是公報私仇,卻還得捏著鼻子認了。很簡單,明軍壓境,孫延齡手下的兵將最多,既然未舉反旗,那就得倚重他來作戰。所以,巡撫大人苦口婆心地兩麵勸,生怕兩家火並起來,無人抵擋明軍的進攻。
於是,傻大膽孫延齡非但無事,反而得到了巡撫的嘉獎,認為他臨機處置果斷,保住了與明軍繼續作戰的實力;馬雄呢,雖然戰敗。且擅入他軍駐地,也是沒有罪過,並得到了作戰勇敢的表彰。
然後,巡撫大人擠出了些財物送給馬雄,又將賀州作為馬雄的駐紮和就食地,桂林依然歸孫延齡。終於算是安撫了廣西的兩位軍頭,避免了內訌的結果。
“這年頭兒,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孫延齡心滿意足,就等著馬雄領軍出城,他便可以重回老巢了。
“嘿嘿,馬雄這廝優柔寡斷,終是不如將軍大人啊!”老幕僚孟春第見自己的計策成功,也不禁捋須微笑。順便拍了記馬屁。
孫延齡故作矜持,但心中卻深以為然,又試探地問道:“先生,明軍既說要專打,咱們還要派人——”
孟春第想了想,說道:“還是要派,摸清明軍的底細,咱們才能真正安心。嗯。找個不太相幹的人去,萬一事情敗露了。也是無妨。”
孫延齡點頭稱是,馬雄的遭遇他是看到了,實力才是立身之基,不到萬不得已,他才不願與明軍作戰呢!
……………
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朱慈煊對此並不陌生。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在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這道茶隻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製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