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不同了,明軍的勝利,使這些飽受遷界之苦的百姓有了報複的機會,有了渲泄怨氣的渠道。鄉民義勇、起義百姓已近十萬,這大大減輕了明軍防守既得地盤的壓力,又平白得到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尚可喜不知道,吳三桂也曾在滇省遭遇過類似的情況,一次次的借力,一次次的順勢推動,反清的烽火被朱永興巧妙地點燃、助燃,終於彙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民心所向,這個老成語雖然有點俗,但卻又一次在廣東得到了驗證。
南蠻,南蠻,尚可喜本以為在廣州大屠殺以後,再不會有敢於反抗的百姓,卻沒想到在生存麵前,還有什麼可以害怕並畏縮的事情呢?
廣州現在已經被包圍,雖然還有強力突圍的可能,但卻不是尚可喜的優先選擇。因為即便突圍成功,不僅兵力會十去七八,而且一路逃竄也未必會最終得到安全。況且,突圍則意味著兵將們的家眷將留在城內,拖家帶口地在優勢敵人而前突圍無異於自尋死路。這樣的命令一下,即便跑出去了,軍心士氣還能存在嗎?
突圍不成,那就隻有死守,家眷在廣州的兵將們估計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新會城堅壕深,依然不可思議地快速陷落,這讓尚可喜和部下對堅守廣州又缺乏足夠的信心。
突圍不成,守城堪憂。尚可喜真是有些一籌莫展。但他還是沒有做出決斷,因為今天明軍的攻擊突然停止,又給他帶來了希望。
回想自己和耿精忠攻取廣州時的戰術,那是多正確。先掃周邊,造炮準備,然後一舉攻下堅守十月有餘的廣州。難道明軍也要采取這樣的戰術,趁著廣東兵力多數被抽調,地方守衛空虛,而猛烈進軍,奪城奪地?
如果是這樣,尚可喜覺得是一大轉機,也是自己反敗為勝的機會。畢竟形勢不同,那時的明軍已經沒有很大的力量來策應增援廣州,他可以安心地圍困下去,直到條件具備。現在可不是這樣,時日一長,福建、廣西、江西,甚至滿蒙八旗都可能趕來增援,明軍無疑是在自己的腹心留下了一顆釘子。
輕輕的腳步聲響起,尚可喜沒有回頭去看,能不經通報便直入書城的隻有寥寥數人,而這個時候,應該是兒子尚之孝回來了。
“父王,您還沒休息呢?”果然,尚之孝的聲音響了起來。
尚可喜輕輕搖了搖頭,沉聲問道:“如何,事情都辦好了?”
“都辦妥了。”尚之孝有些遲疑地回答。
畢竟他剛剛辦的這件事情過於消極,如果為外人所知,難免人心動搖。他可不象尚可喜那樣的想法,他覺得當初明軍能堅守廣州將近十個月,現在縱然兵力少了些,打個折扣,三個月總還可以吧。而這三個月,足夠福建的援軍趕到,足夠江西的清軍發動牽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