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爭霸天下的政權,必須在占領區恢複生產、發展生產、招徠民眾,再從占領區獲取源源不斷的賦稅和士兵。要有效控製占領區,自然需要各級的行政官員。曆史上,除蒙元外,鮮有不與讀書人合作而取得政權的例子。
但什麼樣的讀書人才是朱永興要信賴,要任用的呢?是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對賢書的;還是背負著家族的期望,要以士人的身份獲取各種特權的?
古代的賦稅製度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現在是商品經濟的社會,商品流通活躍,政府隻需在商品的生產、流通這些環節征收賦稅即可,而這些稅收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即普通人民的身上。小到在超市買一支筆,在飯店吃一頓飯,買個車票,大到買房買車,所花的錢裏都包括了很多種的稅收!
但是古代不一樣,商品流通不活躍,沒有什麼規模的工廠,主要還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所製約,老百姓需要花錢買的東西很少,這些稅當然便收不起來。要收稅,隻好由官府到老百姓家裏去收!另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
而士紳是屬於特權階級,他們是不當差不交稅的!明朝實行“國家養士”的政策,隻要你這個學生參加院試以後,得到了廩生也就是秀才身份以後,就是國家開始月供糧食,就可以免去勞役等等這類的差使,專心於考取功名,同時有錢的鄉紳也可以免除勞役之苦不用交納公糧。
特權還不隻於此,士人在商稅的征收上也是一大阻礙。明朝的鈔關有三不收:領導的船不收,太監的船不收,進士和舉人的船不收。所以。請進士或舉人做護身符便百試百靈,進士和舉人也堪稱一專多能,他們不但推動了文化教育產業的繁榮發展,而且在民營航運領域大顯身手,充當著護航免稅的角色。
這樣的讀書人,這樣的行政官員。朱永興相當的厭惡和痛恨,可要根除這些弊端,卻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盡管以戰爭為名,他在現實中已經剝奪了士紳的大部分特權,但卻沒有以明確的法律徹底將士紳與普通百姓歸為同一社會地位,盡同樣的義務和責任。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朱永興可是知道曆史上這兩個利國之策推出時所掀起的軒然大波。所以,他可以這樣去做,卻不以明法規定。為的便是讓士紳們產生幻想,認為目前的舉措不過是戰爭時的臨時之舉。縱然心中反對,也不敢輕言抗拒,不識大體、私心負國、貪財忘義……這樣的罪名可不是隨便能夠承受的。
“嗯,報名表要更加細致,要填寫為何入書院就讀,將來有何誌向,是為國謀利。還是為民造福,或是光宗耀祖等等。”朱永興斜倚在椅子裏。有些慵懶地做著指示,“雖然盡可以誇誇其談,慷慨陳辭,但日後若有差錯,未必不可以作為打擊羞辱口是心非者的證據。”
易成有些心不在焉地作著記錄,幾次張嘴卻沒有抓到空隙。
“讀書人本應覺悟高。知禮識義,但太多的敗類難免令人心寒。”朱永興慨歎著,“廣東人才多於滇、桂,不開書院恐怕不妥,但要求卻須嚴於滇省。”
滇省書院建立的早。在形勢並不象現在這樣好的時候,敢於入院就讀,不管學識如何,難免給朱永興一種患難相隨的感覺。而後光複的廣東,士紳數量很大,但疏離之感卻難以消除。
“湄公、河仙兩省也有呈文,請開書院。”易成把心中的問題暫且壓下,先進行著公事的辦理。
“安南的呈文已經批了,湄河兩省也照此辦理吧!”朱永興很簡短地作了口頭批複。
孔子談夷夏之辯,有段精辟論述:“夷狄自入華夏,守華夏禮儀,則華夏之。若華夏入夷狄,守夷狄之禮,則夷狄之。”民族的分別並不在血統上,而在於文化認同,比如在美國,並沒有一個所謂純正的美國血統,人們依然可以從對美國的普世價值的認同上劃分美利堅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