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明軍的裝備和作戰特點。決定了所需資金也要大於清廷。這可不象清軍,發個大刀長矛,有糧食吃,便可以上陣打仗。火器犀利是不用說。對彈藥物資的依賴也更大。成本也更高。
光憑自產自製是不夠的,起碼以目前的軍工能力是難以支撐多方向的大規模戰事。而除了朱永興。或許再沒有人能洞悉國際形勢,縱橫捭闔,多方籌措,以維持明軍的整個戰略反攻。
英法兩國正在成為大宗軍火的供應商。這也很好理解。他們需要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現在又多了蔗糖。而南明,除了軍火的旺盛需求外,還真沒什麼他們能拿得出手的。
要知道,在曆史上,由明至清,在外貿中。中國可是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這其中,中國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及中國實行的銀本位,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西方商品的單一,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現在的西方國家還沒有工業革命的雄風相助,能拿得出的商品自然難以彌補貿易逆差。軍火,則不意外地成為了英法賺錢獲利的主要貨物。
燧發火槍、火炮、火藥、艦船……南明政府或賒或買,或以貨易貨,不斷地裝備加強著軍隊。而在看好南明前途的基礎上,英法則不介意在賺錢的同時,適當地給予些優惠,以維持與南明的良好關係。
滿清是獨自在支撐,而南明的外交則靈活且有效,不斷拉攏和吸引著盟友。暹羅提供糧食,英法提供軍火,琉球、日本提供硝磺,如今又將增加一個——朝鮮。
朝鮮李氏王朝,它原與明朝的關係密切,在受到清朝兩次武力入侵而被迫稱臣,內心一直不屈服,密切注視中國政情變化。南明再度崛起,一些大臣和知識分子(儒生)十分振奮,甚至上疏國王,要求乘時起兵複仇。
儒生羅碩佐、趙顯期等相繼上疏,大意是:“明軍既據南方,且有難製之勢,蒙古亦不親附,天下事變,近在目前,乘此機會,練兵峙糧,大可以複仇雪恥,小可以安國保民。”
當然,對朝鮮進行外交接觸,試探其態度,是朱永興所授意進行的。可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朝鮮反應很熱烈,不僅同意賣給馬匹,還先送了五百餘匹以示誠意,並且派出了秘使,趕到廣州覲見。
朝鮮派來的秘使乃是“布衣臣”,這也說明朝鮮國王限於國力,雖支持南明,卻持慎重態度,不想現在便公開立場。
但這個叫尹的“布衣臣”卻表現出朝鮮知識界對清朝的憤激的情緒,以及有些書生意氣的幼稚和紙上談兵的不切實際。
“殿下英明神武,屢破韃虜,興複之勢已不可阻。”尹先是恭賀朱永興所取得的功績,又痛陳了朝鮮以往所受國恥,接著便表示回到朝鮮可說服國王配合行動,“我國精兵勁矢,聞於天下,大炮飛丸,足以方行;得選卒萬隊,北首燕山,規恢進取,以拊其背,而扼其吭;開海洋一路,有皇明水師撓其腹裏;以傳檄燕、薊、遼河以北野春諸部,日域諸島,青齊(山東)、淮浙(安徽、浙江)等處,使同仇疾,興共奮起……”
朱永興眨著眼睛,心想:這不胡說八道嘛,朝鮮是個什麼國力,吹得太大了吧?半晌,他微微一笑,說道:“貴國之盛情,孤王甚感激。然我軍尚與韃虜爭奪廝殺,難以分兵北顧,豈能令貴國獨擔風險。且稍待些時日,我軍光複江南後,再並力大舉。介時,貴國之助,乃我軍北複幽燕、掃除韃虜之不可缺也。”
“殿下顧念我國,外臣感激莫名。”尹執禮極恭,悲戚地說道:“曆經丁卯、丙子胡亂,我國與滿清仇深似海,無時不念報仇雪恥。隻要殿下需要,我**民定奉諭而行,薄逐幽沈,為天下請兵矣!”
“如此甚好。”朱永興點頭讚賞,沉吟了一下,說道:“貴國可暫且隱忍,暗中相助。北地征戰,騎兵為先,貴國可在遼東為我軍買馬。另外,請拔心腹守濟州島,清除閑雜人等,以此島養馬並作為雙方聯絡溝通之地。為保密起見,來往人等可全化裝行商,不使滿清覺察。”
“此議極好,外臣回去定盡快促成此事。”尹痛快地答應下來。
“貴國亦有親清派吧?”朱永興似笑非笑地問道:“若需皇明之力予以清除,盡可言說。”
尹臉色微紅,赧顏道:“豈勞殿下費心,吾王當自可解決。”
滿清的兩次入侵不但給朝鮮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促使朝鮮的政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清朝入主中原,親清的功西派首領獲得了領議政的職位。可朝鮮當時雖然表現出親清的一麵,但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朝鮮依然是插在背後的一把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