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攻勢與牽製(2 / 2)

當然,明軍的保守目標是暫時穩固膠東。但這並不是指在軍事行動上的畏縮。從開始在登州地區登陸,並與在棲霞起事的於七所部會合後,明軍的陸師主力便迅速南下,連克萊陽、萊西,而水師陸戰隊則從青島登陸,向北攻擊,攻克即墨後與陸軍在萊西會師,從而完成了對膠東半島的橫斷。

隨後,陸軍向西攻城掠地,拓展地盤;陸戰隊則與於七所部義軍向東,光複處於包圍中的膠東地區。

由於明軍登陸山東的行動迅速而突然,山東清軍在初期完全處於下風,征剿於七的督標和綠營在平度與明軍進行了一場交鋒。七千對一萬,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清軍敗得毫無懸念。

明軍趁勝進攻,清軍接到祖澤溥之令,稍加抵抗便退往淄川(現淄博)。這已經是屬於濟南府的管轄,在與濟南派出的數千援兵會合後,才算是稍微穩住了陣腳。而明軍則光複了濰縣(現濰坊),從而控製了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

在清廷接到山東總督祖澤溥的急奏,並做出調派禁旅八旗和直隸綠營前往山東作戰的決定後,另一封急奏卻使這個決定被暫緩執行了。

鎮海伯楊彥迪率領的第二分艦隊,在完成載運陸軍登陸的任務後,直駛天津,於六月七日在大沽口外布列,向清軍炮台進行了猛烈轟擊。

清廷對於天津地區的防禦是進行過一番加固的,比如添設大沽海口水師,南北兩岸各建炮台兩座,安放火炮四十門;在海口設置三道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為加強翼側的防禦,又在北塘地區整修了炮台,火炮有十二門,對北塘以北的營城亦設兵防守。

但從火炮數量威力,以及水師的艦船大小規模上,清軍無法抵擋。在上百艘明軍大艦巨炮的威懾下,清軍大沽海口水師不敢出海作戰,而是龜縮於白河之內;依靠著炮台和攔江工事,阻擋明軍水師。

炮擊持續了大半天,明軍水師依靠著火炮的射程優勢,占據了上風,摧毀了兩座炮台。隨後,十餘艘軍艦於下午,乘風潮之勢直入白河內,乘著夜暗,曳倒攔江鐵戧四架,斬斷第一道攔江鐵鏈,並以千人的陸戰隊利用艦炮火力作掩護,向海口南岸進行了強行登陸。

這是一次猛烈的佯攻,或者說是牽製和襲擾,向清廷顯示出天津的防禦並不是固若金湯,明軍如果加強兵力,增派軍艦,是可能突破防禦,或者占領天津的。

雖然清廷得到天津方麵的急奏,認為這是對山東戰事的配合,目的是牽製援軍的數量,以及到達山東的時間,但依然不敢輕視。

這便是水師的作用,往往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戰果,隻要向敵人證明能夠切實威脅到其要害之地便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