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大人物們依次啟奏,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天子顯然也不會道道奏章都允諾。甚至也有幾位大人物,直接被批得臉色十分難看。
終於,輪到小人物啟奏的時間了。
集賢殿門外的小路上忽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道路兩旁種滿了風鈴草,有藍色的,也有粉紅色的,據說這是先後最為喜愛的春花,因此天子特意命人把它們種在這裏。小雨滴答滴答地填飽了風鈴草的肚子,此刻,它們都張開著花瓣,等待著又一輪的陽光。
而陳熙再也等不及,為了這一天,他已經在東宮和太子爺討論過很多次了,加上搜集資料,實地考察,他深深知道自己這一份進言會對天朝的氣運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百年前,天朝本是這片大陸上的霸主,那時候,神聖同盟和海峽同盟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天朝是大路上唯一一個坐擁數十個郡的大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力能夠與之抗衡。
然而,百年後,西陸的小國們紛紛改革,很多貴族們讓權於教廷或是世俗,整個國家的運轉忽然變快,地方的權力不再受到抑製,原先受貴族們阻撓的各項決策也紛紛通過。比如,火器的開發,航路的開辟。小國們很快強大起來。而坐落在梵蒂岡的教會則起到了聯合的作用,通過福音在大陸西方的傳播,統一的信仰被建立起來。
陽曆1031年,教皇保羅宣布神聖同盟建立。
為了求得在東西兩個大國之間的夾縫中自保,原先在大陸西海沿岸的十幾個中立小國在陽曆1039年,也建立起了海峽同盟,至此,整片大陸三足鼎立的戰略局勢一直被保持到現在。
而最近幾年,同天朝的樂不思蜀的守成策略相比,神聖同盟的擴張速度令人咋舌。從原先中立的海峽同盟往天朝這邊靠就可窺知一二。實力的天平正在一點,一點的傾斜。
近幾個月西海的浪潮愈發狂暴,接連吞沒了七個東岸的小島,這對於海峽同盟並不是什麼好的兆頭。而整片大陸也是暗潮洶湧,原先總是在暗處活動的各種妖獸魔物也開始蠢蠢欲動,西陸的民間有傳言說,這是神聖同盟召喚出撒旦的結果。
太子爺是最先發現這個趨勢的,他也是新黨的中流砥柱。經過一次次的新黨密會,他們忽然發現,問題出在天朝的政體之上,最大的阻礙來自親王議事閣。這個以維護門閥士族的權力為根本目的的機構,控製了天朝四成的稅收,六成的軍權和近半數官員的晉升。相比之下,天子雖然貴為天朝之主,可是權力卻有近半是被架空的。
天朝的開國皇帝之所以設置這樣一個機構,可能是為了製衡後代的天子們大權獨攬,做出一些昏庸的決策,將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相比之下,親王議事閣雖然都為門閥大族出身,畢竟親王人數眾多,決策無疑會穩健許多。同時,設置這樣一個機構也是為了安撫跟隨自己打下江山的開國元老們,讓自己的帝位坐的更加安穩一點。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隨著一代代帝位的更替,他原先的政治構想正在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
但凡是有權力的地方,一定會產生權力的爭奪,這是人性。
一代代的天子和親王們都不停地為了爭奪更大的權力份額而內鬥。所幸這樣的內鬥一直以來都僅僅限製在宮廷內部,兩方都控製著微妙的平衡,並沒有讓爭鬥化為血腥的戰爭,否則就會讓離天朝最近的海峽同盟漁翁得利。因而,直到現在,雙方仍然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
集賢殿,就是這種內鬥的產物。
這是上上任天子的政治構想,通過把五湖四海的賢才彙集起來,將天子能掌握的權力發揮到極致。最初,天朝的重大決策都會在親王議事閣中被商議,當過半的親王都同意之後,天子的口諭才會具有效力。而上上任的天子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製定出了一個百年大計。用集賢殿這樣一個機構,繞過親王議事閣,在天子的權力範圍之內,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從小決策過渡到大決策的製定,慢慢將親王議事閣的權力架空,避免其強勁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