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去龍城(上)(1 / 2)

2011年,8月,28號,中午,天氣晴。

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的六十鎮,一如既往的平和。街上的摩托車,三輪車,還是和往常一樣,穿梭在街道中拉客,每條小街上的店鋪照樣做著並不是很火熱的生意。

在小鎮尾偏南邊的公路上,雙邊都坐落著稀疏的幾座平房。

而餘遊與其養父黃肯徳的窩,就在其中。

這平房不大,隻有一百平方米左右,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裏麵一般家庭該有的東西它都有,甚至還有一台電腦。

就在餐桌旁邊,黃肯徳和餘遊正在吃著中飯。

黃肯徳是個五十歲的人了,但看起來卻跟三十幾差不多,身上的肌肉很是發達,厚嘴唇,高鼻子,眉毛比較厚,厚厚的眉毛與那厚嘴唇搭配起來讓人感覺整個臉很是霸氣,屬於晚上走在路上能嚇哭小孩的那種。

餐桌上擺的是一盤用冬菜煮的紅目蓮魚(海水魚的一種),一盤蒜蓉炒上海青,一大碗紫菜蛋花湯。兩菜一湯,雖是家常菜中常見得菜式,但在這五十平米的空間中可盡是飄滿了讓人口饞的家常香,這是出門在外的兒女最渴望的家的味道。

餐畢,餘遊收拾桌子,黃肯徳拿著張小凳子坐在青瓷搖井(一種以手柄控製、有出水口,能抽取地下泉水的設施)邊,一邊抽著經典雙喜,一邊用手控製著搖井的手柄上下擺動,從出水口出來的水漸漸把下方的洗碗盆給裝到了三分之一的高度,黃肯徳抄起一旁的立白洗潔精,滴了幾滴下去,就飛快的洗起碗來了。

讓養父洗碗,不是餘遊不孝,而是這種生活在他們兩人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規律。

每天的家務,父子都是輪流做著的,今天黃肯徳洗碗,明天就餘遊洗。今天餘遊掃地拖地,明天這些活就由就黃肯徳做,他們都已經把所有的家務分工替換都說好了,從餘遊七歲開始做家務到到現在,父子兩不曾因為家務的事吵過一次架。

兩人用的餐具,僅是三分鍾的時間便被黃肯徳洗完放回原位了。以前餘遊小時候就曾因為黃肯徳洗碗速度太快而質疑餐具的幹淨程度,結果用手一摸,用眼一看,嘿,還真的是幹幹淨淨。

黃肯徳吧嘴邊快燒到盡頭的煙扔到廁所坑裏,又進廚房拿了塊幹淨的幹抹布擦了擦還帶著水分的手,這才走出來不急不緩地對餘遊說:“明天你就要去龍城了,走。跟我去給你父親上柱香。”

***************

六十鎮西邊,坐落著幾座大大小小的山頭,這裏大都是之前的人用來作墓地所用,所以路邊大都是墓碑,平常時期很少有人來這裏。但是一到清明節,來這裏掃墓的人都能把這裏堵得寸步難行。

在一座叫作“大頭嶺”的大山坡上,一座座墓碑就像電影院裏的椅子一樣,一排又一排。

餘遊跟餘伍德正跪在大頭嶺最上方的一個墓碑中,每人手拿三柱已經點燃的香。

墓碑刻著“餘遊之父餘伍德之墓”九個大字,九個大字上的紅漆到現在看起來還有些光澤,因為這些漆是餘遊幾個月前的清明節添畫上去的。

“兄弟,保佑你兒子能事事成功!”黃肯徳說完這句簡單的話,便把香給插在地上的沙堆內。

餘遊默默的拜了拜,也插上了香。

兩人站了起來,黃肯徳拍了拍餘遊的肩膀,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耍一套炮拳給你父親看看。”

少林炮拳古稱炮捶,是少林寺秘不外傳的精華套路,有“諸拳之五”之稱。因出拳威猛如發炮,拳勢動作多以“炮”為名,故名炮拳。此拳要求“內要提,外要隨,起要橫,落要順,打要近,氣要催,拳如炮,毀敵身”。久練出拳如炮,威力無比。其歌曰:炮拳曆史有記載,宋代福居著上冊,套路古老名聲在,少林代代傳下來。

由於黃肯德年輕的時候當過和尚,後來還俗了,所以有幸把炮拳學了個七七八八。

“是。”

餘遊應了聲,虎目一瞪,兩腳便並步站立,兩手自然下垂,全身鬆懈。

從預備式到雲頂七星,一套炮拳下來,餘遊四周的野草已經全都被踩扁……

空氣中似乎還振蕩著數聲拳勁聲。

“嗯,不錯。”黃肯德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說道:“你先回去吧,我跟你父親敘敘舊。”

“嗯,那你也早點回來吧。”餘遊說完便漸步離去。

黃肯德曾告訴過餘遊,自己的父親與他是好兄弟,當時兩人都曾經出生入死過、一起合夥做過生意,但是後來自己的父親被奸人害死,生意慘敗,母親又失蹤了,不得以之下,黃肯德才抱著年僅三歲的自己,到六十鎮躲難,一手把在自己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