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轉變(1 / 2)

是這個時候卻已經沒有辦法通知到劉武周,宋金剛夾衛騎兵陣中,因為距離唐軍陣線越發接近,騎兵的速度已經提到最快,這個時候不要說是說話,稍一分神控不好馬,萬一有一個閃失,不管你是大將還是小兵,唯一的下場就是變成一灘肉泥。

宋金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與劉武周分掠兩路,劉武周向左,宋金剛向右,因為唐軍左翼剛剛頂的很凶,所以後撤時也相應落後一些,宋金剛一邊小心控馬,一邊向著劉武周衝擊的方向看去,隻見劉武周居於陣中,劉字大旗在空中飛揚,隔的老遠,仿佛也能聽到疾風把大旗吹的啪啪作響。

宋金剛心中稍稍安定,他先是與剛剛威脅唐軍的前置騎兵會合一處,兩處相加,已經接近三四千人,他的騎兵質量雖然不如突厥人強悍,不過騎射功夫已經很是難得,此時人多馬壯,數千騎踏地狂飆,馬蹄聲響彙集在一處,如同一陣陣雷鳴聲滾過大地,此情此景,隻要身處其中,隻覺得全身熱血沸騰,放眼看向四周,隻見刀槊如林,寒光耀眼,數千騎直衝向前,卻隻教人豪情萬丈,隻覺世間無人能敵。

待宋金剛所部騎兵趕到,適才還咬住唐軍的劉軍步卒自覺讓開通道,他們與唐軍廝殺,雖然略戰優勢,卻並不能將對方徹底擊潰,此時騎兵主力趕到,隻消讓騎兵將敵軍擊跨,他們便可以跟在騎兵陣後。去撿些便宜。其實步騎協同最是犀利,兩邊步陣其實還在接觸,並沒有完全脫離,若是步卒能與騎兵配合,其威力卻又要比單單的騎兵衝擊要大上許多。

眼見敵人騎兵即將趕到,指揮府兵地唐軍將領卻也是經驗十足,將戰場情形略一判斷,右翼唐軍立刻變陣。原本已經是散布開來的一條縱向的直線。此時卻是前方的士兵慢慢後退。後方的往中軍方向移動,待宋金剛趕到時,右翼與中軍的過萬唐軍已經結成了一個半圓的陣勢,步手在前,盾牌手在後,嚴陣以待。

敵方這一次反應,卻是讓宋金剛極是意外。剛剛唐軍雖然指揮的很是出色,完成戰術動作卻並不堅決,反應也不迅捷,所以讓劉武周上下極為輕視,這一次卻是迅速快捷,殿後地唐軍不但不亂,反而能放慢腳步,好讓身後地袍澤有時間從容變陣。這樣地表現。卻是與剛剛絕然不同,其中高下經年老將一眼便看的分明,這完全是兩個檔次的軍隊才對!

宋金剛當然不知道。適才百練輕騎出現之際,唐軍全線後退之時,李道宗與李道玄兄弟二人已經自中軍趕到了右翼,與王君廓的左翼不同,魏刀兒的臨陣變化要比王君廓差,部隊裏的老兵也不及左翼多,所以兄弟兩人直接帶著各自的親兵衛士,全都是清一色地關西出身的李家舊部為主構成,個個都是刀頭舔血的猛漢,雖然人數不過幾百,到得右翼軍中時,這些個個都帶著殺氣的漢子卻迅速穩住了右翼唐軍的軍心,要知道晉陽附近也是中國的北部山區,府兵中有不少都是山民獵戶出身,一個個也是遠較別處勇悍,今天的表現一則是對手更強,二則是新兵上陣,有不少人沒有經驗,自己先嚇壞了自己,等到陣中有了大量老兵突然加入,卻是立刻穩住了陣腳,使得不少新兵心中大定。

若不是打定了誘敵深入的計劃,隻需早早將這些親衛精銳布置到前線,劉軍步卒想打跨唐軍府兵步卒,卻也是更加地困難,需得更費手腳才是。

隻是打成那樣,卻很可能是打成爛仗,李元霸不願意,李道玄兄弟也不願意,李家地子弟心高氣傲,並不願意拿部下的命去堆出一個爛仗出來,哪怕對方也是威名赫赫的傑出將領。

待到宋金剛突入前方時,唐軍地步槊手先行架槊,一般的步槊都是一米五到一米八左右的長短,雖然並不很長,在對付敵人騎兵突進時,也並不是最佳的選擇,不過唐軍以逸待勞,早有準備,宋金剛所部騎兵剛一突到,第一波的騎兵已經盡數被步槊刺翻,戰馬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麵對著一根根冰冷的長槊,卻根本無法避開,等到長槊刺入馬身,戰馬悲鳴倒下,戰馬的騎士有的不及反應,直接掉在槊堆裏,被挑在槊尖,鮮血淋漓而下,濺在了步槊手的身上臉上,而持槊的漢子卻連鮮血也不及抹拭,長槊如毒蛇般的刺出,又狠狠刺在剛剛趕到身前的戰馬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