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疑雲(1 / 2)

呼聲中,五千餘劉軍騎兵一起揮槊出擊,突厥兵騎射卻不能守紀律,所以幹脆自成一陣,大約千多人直接衝著唐軍的本陣而去,他們在馬上嗷嗷喊叫,手中揮舞著各式亂七八糟的武器,不少人披著長發,或是幹脆剃光了頭頂的頭發,隻在四周留下一圈小辮子,就這樣衝殺出去,看起來凶形惡狀之極。

劉武周知道這些突厥人的心思,唐軍兩翼都有騎兵護翼,他們不願意去啃骨頭,而是直接衝著中軍,隻要擊敗步兵主陣,那麼輜重多半都是在中軍之後,到時候自然可以搶掠一番,不論劉武周的賞賜有多少,自己先搶一手再說。

“真是率獸食人,野性難去!”

劉武周鐵青著臉,搖頭斥罵。宋金剛在一旁輕輕搖頭,示意劉武周不要失言多說,劉武周醒悟過來,當下閉嘴不語,隻是發下令去,決意自己與宋金剛兩人分掠兩翼,徹底擊敗唐軍的百練騎兵!

他對敵人的戰力當然清楚的很,不過既然決意全師壓上追擊,劉武周也沒有半點猶豫遲疑之處,分派指定命令果決堅決,剖斷明析,顯示出他多年宿將在戰場上臨機決斷的經驗十足,令得他身邊大將都是佩服不已。

遠方的唐軍已經越退越遠,旌旗混亂,塵土飛揚,兩翼的騎兵也是緩緩退去,劉軍步卒雖然步步緊逼,一直咬著唐軍,若即若離。可惜沒有騎兵的掩護護翼,並不敢貿然全部壓上,所以隻能眼睜睜看著唐軍越退越遠,卻是苦無辦法。

先期派出地幾千騎兵也是早就分散,因為深知百練騎的厲害,雖然人數已經超過百練騎,卻是沒有人敢直接與對方正麵硬捍,而是等候著劉武周的決斷。

追。還是不追。

如果不追。這一仗劉軍在普通人的眼裏算是完勝。先是倚地利之便。擋住了氣勢洶洶來犯的唐軍,然後劉武周的大軍一回師,便打唐軍打的落花流水,雖然隻是擊潰,並沒有損傷對方的主力,卻依然是一場不折不扣地勝仗。

隻有在有心人地眼中,知道劉武周已經是騎虎難下。若是這樣放著李元霸大搖大擺地走了,他一世威名卻被一個黃口小兒戲弄於鼓掌之上,卻叫他如何能舍得下以往的赫赫威名?

劉武周分派完畢,看著唐軍大陣,終於下定決心,揮手令道:“全師壓上,與前方的騎兵會合,然後擊破敵陣。諸將軍。追!”

他身邊的諸將暴諾連聲,都是麵露興奮之色,唯有尉遲恭剛剛的建言被劉武周完全忽略。感覺受了侮辱,此時對方雖然下令追擊,他卻仍然是滿臉鬱鬱,頗為不樂。

大丈夫快意恩仇,自然是將情緒寫在臉上,不需瞞騙別人。

劉軍主力經過動員,已經自後陣完全壓上,隻是劉武周是步兵將校起來,身邊雖然有不少突厥人,卻沒有幾個是真正熟諳騎兵戰法的將才,尉遲恭是騎兵將領,此時卻還沒有受到重用,整個劉軍的騎兵主力,隊形散亂,一舉一動與突厥人頗為相似,卻是沒有對方那種精良地騎射功夫,因此顯的不倫不類,在騎兵來說,隻這種大規模追擊的動作一展開,兩軍已經是高下立判。

宋金剛別領一軍,其中多半是他的舊部,他在河北爭戰廝殺多年,論起騎兵戰法,卻比劉武周要高出一籌,他的部下行止嚴謹有度,雖然奔馳間還是保持著最正確的行軍節奏與間隙,看到劉武周麾下亂七八糟的模樣,宋金剛連連搖頭,卻也是不好言語。

他與劉武周交情莫逆,對方為了拉攏他把自己親妹妹也嫁了給他,家產也分了一半,不過在各個私人的部曲上卻是有些不好做聲,倒不是怕劉武周多心,而是害怕劉武周地私人部曲中有心腹大將對他不滿,目前兩人合作愉快,兩人部下地將領與士卒在有意的彈壓下都不敢起什麼磨擦,所以就以大局來說,宋金剛也絕不會在對方部下的能力上說三道四!

而且他自己知自己事,此時雖然衝向敵陣,宋金剛心中卻總是有些難以安寧。

他與李元霸並不熟悉,不過由於馬邑地位置正處於晉陽之北,而他與劉武周都是胸懷大誌,意欲爭奪天下,而欲得天下,就一定得先得到李家留在晉陽的根基,然後才能再言其它。

所以這兩年來,他潛心研究李家諸子,從一開始,他就明白李淵一定會先取關中,然後坐鎮長安,而李淵諸子中,最有可能留下來鎮守晉陽根基的,自然就是也打出了赫赫威名的第三子李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