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攻心為上(1 / 2)

武周如此判斷,宋金剛也極是讚同,他多次在前方指返回陣後略作休息,聽得劉武周如此一說,當下便笑道:“不錯,他們的百練騎不動,咱們也絕不能動用騎兵主力。”

仿佛與他的聲音相應和一般,數裏開外的唐軍步陣開始緩緩後撤,而大股騎兵就在兩翼押陣,幫著步兵調整陣勢,阻止劉軍步兵的追擊。而劉軍雖然也有相當數量的騎兵混雜在步陣中,卻不似百練騎兵那麼集中一處,所以等到百練騎一出動,各處戰場的劉軍反而都落了下風,處處被逼後退。

與劉軍騎兵一樣,參戰的百練騎原本也屬於輕騎兵的範疇,可是這些好勇鬥狠的豪傑之士一個個身強體壯,跨下戰馬也是非精良不取,所以雖然表麵上是輕騎,但身著各式精製鎧甲,還有的人擅自給自己的戰馬上了頸甲或是馬甲,雖然不如具甲鐵騎那樣全身裹滿鐵甲,在裝備上也遠遠超過了對方的騎士,再加上百練騎挑選時非武藝高強有過實戰經驗的不取,然後又有著近乎殘酷的訓練,加強實力後還經常輕騎出動剿匪,所以又有豐富的戰鬥經驗,這樣一來,當百練騎兵一出擊,身高體健的騎士驅趕著高大的戰馬,穿著明亮的鎧甲,揮舞著各式銳利的武器,衝殺出來的時候,哪怕就是劉軍騎兵,沒有幾個打一個的機會時,也會選擇退避。更不要說是那些普通地步卒了。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裏,一小股精銳騎兵力量的加入,所能起到的作用,遠遠大於後世的所謂特種部隊,綿延數裏的戰場之上,突然有一支生力騎兵左右衝殺。而在這樣一支軍隊麵前,卻又是當者辟易,無人敢擋,這自然會嚴重打擊敵軍地自信與士氣,使得原本占了大優局麵的劉軍上下開始遲疑不前。

“陛下,百練騎出動了,這可是他們最後一個籌碼,再也沒有別的。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

看到百練騎出動,剛剛還被劉武周說動的黃子英大為激動,滿臉漲的通紅,手中橫刀緊握,恨不得立刻揮刀下令。

劉武周有些沉吟難決,他的戰場經驗十分豐富,可以說是在九死一生的情形下,憑借著自己地戰場嗅覺,在三次征遼之役中逃脫性命之餘還能立下戰功,所以在當時他能成其大名。也確實有常人所難能及的地方。

今天的戰事打的極其順利,雖然現在百練騎出動,迫得他的麾下大軍後退,但這種情況也是預料中事,算不得什麼。

然而就是這種順利,令得他遲疑不覺。非常警惕。

在任何一場戰事中,都會有突發情況,或是敵方將領殫精竭慮,想出辦法來破解對方的攻勢與招數,而今日此戰,不論是開始還是即將發生的演變,都與事先想象的模樣一般相同,而這種毫無變化的變化。卻恰恰值得人警覺提防。

與劉武周一般相同,宋金剛亦是一般的想法,所以當劉武周以詢問地眼神看向宋金剛時,這個唯一能與劉武周的戰場能力相提並論的宋王輕輕一搖頭。表示自己讚同劉武周的判斷。

他們沉的住氣,四周遭的各騎兵將領卻都是著急上火,眼看百練騎在遠方耀武揚威,把劉軍步欺負地夠嗆,而過不多時,又傳來號角聲聲,唐軍且戰且退,先是騎兵斷後,然後步兵開始撤退,接著騎兵再驅趕開追趕的劉軍,然後又混入步卒隊中,接著後撤。

看到唐軍有條不紊的後撤,終於有人按捺不住,在劉武周右側有人縱馬奔馳,到得劉武周麵前一抱拳,叫道:“這仗可不能打成這樣,咱們邊塞男兒若是這樣讓人走了,以後還有誰能看得起馬邑豪傑?”

此人身形高大,一身灰布舊袍在內,外罩一身黑色鐵甲,手持一根馬,卻是馬邑有名的豪傑之士,也曾經征遼立功,被朝廷拜為朝散大夫,卻是因為出身寒微,因此不被重用,去年劉武周起兵後,久聞此人豪傑武勇,因此召到軍中擔任偏將,此時這人奉命指揮數百人,在攻打雁門和去年圍殺王辯時都曾立下功勞,算是劉武周軍中諸將中的佼佼者,隻是因為不是心腹,所以還不曾被提高職位,加以重用。

看到此人奔出,聲音哄亮,又對劉武周沒有個稱呼,他的主將黃子英不覺臉色一沉,喝斥道:“尉遲恭,怎麼敢對陛下如此無禮!”

此人卻正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門神尉遲敬德。大業末年,他在高陽從軍,參加第三次征遼之役,立功而至散朝大夫,原本是武勇難敵之士,卻蒙塵鄉裏,因窮困潦倒而投奔劉武周,劉武周雖不重用他,此時他到是對劉武周盡忠負責,一看戰機將失,便顧不得忌諱,當即叫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