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攻心為上(2 / 2)

倒也難怪尉遲敬德如此,他以一武夫入軍中,屢立戰功,憑的卻是自己地武勇,因為自幼騎馬奔走塞外,再加上天生

對武學又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征戰之時,無人是他所以才立下了赫赫功勞,也成其大名。

論起實際的指揮經驗,他此時卻極是欠缺,一直到了劉武周攻打下了晉陽,分兵去救在夏州起事的呂崇茂,才給了尉遲恭萬餘大軍,和尋相兩人一起統領,前去救援夏縣。

當時唐朝派了宗室李孝基率軍應戰,結果孝基一無武勇,二不知團結諸將,三無韜略,卻被尉遲恭領著軍隊一陣衝殺,諸軍潰散,李孝基等人猝不及防之下,居然個個被俘,成為唐軍一大醜聞,亦是開國時諸仗中最為尷尬一仗。

後來李世民因為此人武勇難敵。索性親率軍隊前來對付,在身經百戰,韜略實乃天賦地秦王麵前,尉遲恭的武勇全無用處,被李世民打的狼狽不堪,根本就是不堪一擊。過萬大軍幾戰後基本潰敗,後來柏壁一戰,劉武周與宋金剛一起戰敗出逃,尉遲恭堅守介休,對故主盡了信用之情後,便欣賞投降了李世民,終成為李世民秦王府中最為得力,也最被信任的第一大將!

而此時此刻。尉遲恭立的戰功不多,武勇過人卻不能代替資曆,在劉武周心中也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地位,此時這位定揚可汗哪將這紅臉漢子看在眼裏,聽得黃子英訓斥於他,卻是不聲不響,隻是看著慢慢退去地唐軍。

在劉武周的心中,尉遲恭自然算不得什麼,不過此人說的話卻極是有理,若是就這樣任憑唐軍走了。臨行之際還用百練騎穩住了陣腳,占了一點小便宜,若是他不敢追擊,以後劉軍的士氣與自信必定會倍受打擊,此次爭戰他看的清楚,劉軍勝在經驗與士氣。假以時日,今天揚長而去的唐軍卷土重來時,那該如何抵擋?

對方可是人口與地盤還有財力物力遠超自己,汾陽宮的儲藏根本不能與晉陽宮相比,據稱,晉陽宮的儲藏在支應了李淵大軍西征後,又讓李元霸在極其困難地情形下建立了這支府兵隊伍,而與此同時。李元霸以大行台尚書令的身份,更加確定了均田地與鼓勵農桑的措施,使得河北臨近河東的地段,日夜都有流民奔向河東與晉陽等地。再過一兩年,李元霸的實力相必更加雄強,若是眼下的這支大軍由兩萬變成四萬,若是幹脆十萬,那自己就是將馬邑等地的所有丁壯都集結起來,又能當得起對方大軍一擊?

想到這裏,劉武周隻覺全身燥熱,很難再保持平靜。除了擔心唐軍卷土重來外,看到唐軍開始退卻,他卻已經猛然醒悟,對方不必布什麼陷阱,也不必與他較真相峙,隻要他從雁門退兵回來,這一仗不必打,已經是他劉武周輸了!

李元霸舉兵一來,隻擺出一個姿態,就把定揚可汗和天子劉武周從前線召回,老老實實與他對陣,而哪怕李元霸不肯打一仗,劉軍跑了幾百裏路剛至黃蛇嶺,斷然不可能再去攻打雁門,而雁門郡丞陳孝意也會利用這麼久的時間,重新整治城防,撫恤部下,等劉武周再到城下時,又得費上比第一次攻打多十倍的力氣,才有可能把這個雄關攻打下來!

想到這裏,劉武周如何不氣的牙齒癢癢?想他劉武周成名已久,就是當年李淵對他甚是忌憚,卻也是拿他劉某人沒有辦法,現下卻叫一個黃口小孩在家門口占足了便宜再走,卻叫他以後有什麼麵目對著天下人,有什麼麵目對著麾下諸將?

待黃子英斥退尉遲恭後不久,定揚可汗卻已經改了主意,看著臉色陰沉,也在等候自己命令地幾個突厥大將,劉武周略一遲疑,便是斷然令道:“全軍出擊,今日所立軍功提一級,殺!”

突厥人原本對野戰隻有嗜殺的喝望,而沒有攻城破寨的那種顯而易見的處好,劉武周如此一說,知道戰後的賞賜必定豐厚,眾人都是大喜過望,其餘漢軍將領,更是歡呼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