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疑雲(2 / 2)

宋金剛與李元霸倒並不是沒有見過麵,當年在馬邑城中,他與劉武周見麵研究雙方合作之事,李元霸卻因為交換戰馬的事情

,路遇突厥兵正在亂殺漢人,劉武周當時已經掌握了根本不把太守王仁恭看在眼中,而倚仗的,正是那些把漢人百姓的性命當成豬狗的突厥人。

所以在當時無論如何,劉武周也不會對此事做出反應,隻能眼睜睜看著罷了。而原本可以安然過境的李元霸卻是回轉過身,出箭殺人,數箭之下,將幾個突厥騎兵盡數射殺,然後飄然而去。

隻此一事,劉武周已經知道李元霸此人心胸堅韌,絕不會被強權壓服逼迫,需知他射殺突厥人時,突厥大將康鞘利便在不遠處,而康鞘利卻又是突利可汗的心腹大將,是突厥貴族,再有後來李元霸在草原上又殺傷突厥人,連突厥特勤都不放在心上,順手就將對方身上戳了幾個透明窟窿,如此樣人,卻又如何能輕言退卻?

今日一戰,太過順利,而唐軍的表現也完全與預料中的相同,根本沒有任何的波折。而此時此刻,對麵的唐軍緩緩退卻,雖然宋金剛也承認對方的府兵今天拚的很凶,他在遠處看的清楚,不少府兵的將領都領著親衛上前拚殺,有不少校尉以上的軍官都身受創傷,卻仍然死戰不退。

以對麵唐軍府兵的表現,如果不是將領們如此凶狠,隻怕早就潰敗了,根本不需要劉武周出動騎兵便可以穩操勝券。

而唐軍擁有這樣凶狠的將領,還擁有著當世可以說是無敵的精銳騎兵,雖然宋金剛知道對方的府兵步卒確實在戰力上有所欠缺,卻總是覺得今日這種打法,對方根本沒有出盡全力,看似打的很凶,卻總是象設了一個套子,就等著劉軍去鑽。

這到底是為什麼,唐軍還有什麼沒有拿的出來的神兵利器,卻是讓宋金剛百思不得其解。

他看似黑壯魯莽,讓第一次看到他的人總是輕視於他,認為宋金剛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漢,倒是李元霸那一次與宋金剛偶然一遇,卻是一眼看出了他的端底。其實此人心思之細膩,性格之多疑,遠在常人之上,若是不然,也斷不可能成為一方大豪。

帶著種種疑問,宋金剛在自己的親衛騎兵的簇擁下,疾衝向前。他的騎兵親衛都是跟隨他多年,不少人都是馬賊出身,彪悍勇猛,悍不可當。不過軍紀也比較差,現在劉軍已經開始慢慢統一著裝,他的部分親衛卻還是衣著隨意,穿著的鐵甲也是五花八門,顏色和形狀各異,看起來很是不成體統。

這也倒是怪不得他的親衛,大夥兒都是反賊出身,自然不可能有大隋府兵騎兵將校的製式盔甲與武器,身上的盔甲與手中的武器,多半是造反前後私自打造,自從跟隨劉武周後,錢財與布帛多了不少,盔甲與武器汾陽宮中卻是所得不多,所以能分到的人還是很少,並不能完全換裝。

如此這般,也養成了宋金剛身邊衛士桀驁不馴,散漫隨性的特性,此時跟隨在宋金剛左右身邊,一起向著唐軍衝刺之時,各人麵上都是露出興奮之色,一個個大呼小叫,有不少人手持著卻不是馬槊或是長矛,而是用著當年汾陽邊軍或是幽州步卒才用的拍刀,也就是後來在中唐時期赫赫有名的陌刀,或是幹脆用著鐵錘或是一根黑漆漆的鐵棍,此時也顧不得保存體力,已經開始在空中不停的揮舞,準備著一會招呼到唐軍士卒的身上與頭上。

因為是輕騎兵,所以各人身上的甲冑也多半隻是護住要害就可,並沒有全身著甲,有不少人還光著腦袋,連頭盔也沒有佩帶,不過有的人愛惜戰馬,自己隻是隨意穿著,戰馬的頸間與胸腹間,卻是束上了一片片的馬甲,跑動之間,晃動著的馬甲涮涮作響,甚是好聽。

不錯,李元霸沒有出來也還罷了,他畢竟是一軍主帥,可能就在中軍後頭指揮,不過此人武勇難敵,傳言雀鼠穀一戰時,他竟然敢單人獨騎闖入數萬人的軍人,斬殺百多人後才退卻回本陣,今天一戰,此人竟然一直隱忍不出,宋金剛早就懷疑,而此時此刻,看到自己麾下戰馬上的少許束甲,他腦中電光火石一般,卻是突然想起一事:“重騎兵,百練騎的重騎兵,卻是始終沒有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