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有心逢有意,綁匪遇劫匪(三)(1 / 2)

那位告老的管事住在城南外城,已經靠近宣化門了,三人趕過去便花了近一個時辰,等再找到管事時,天色果然已經不早。

好在管事見審刑院屬官來問,倒還配合,仔仔細細地回憶了一番喬娘子相關的事宜。

他是鮑家正兒八經的老仆,眼見著鮑廉高中進士,從小小的編修做到了翰林待詔、權直學士院,自是得意。

他道:“阿郎剛娶喬娘子時,也曾夫妻和睦了一陣。但後來聽說,阿郎自己中意的,其實是安家四娘子。不到一年,不知是阿郎後悔了,還是喬娘子聽說了這事,二人吵了一架,喬娘子就搬莊子上去了,阿朗也納了安四娘為妾。”

“鮑學士納妾時,喬娘子沒回去?”

“沒有,這十年間,喬娘子就沒回去過。阿郎升任翰林待詔時,倒是叫人去請過喬娘子,但喬娘子隻命人送了一把折扇為賀,根本沒露過臉。”

韓平北聽得不可思議,“一把折扇?莫不是什麼名人的字畫?”

老管事搖頭,“這個小人不知。隻聽聞阿郎收到折扇後勃然大怒,當即將折扇撕了燒了,後來府中再大的事,都隻交給安四娘處置了。”

阿榆慢慢道:“於是,鮑府這十年來,基本隻知安娘子,不知喬娘子吧?”

老管事道:“這個也沒法,偌大鮑家,總得有個主母。安娘子也算賢惠,聽聞這麼些年,也沒短了喬娘子吃的用的。”

沈惟清道:“你繼續

說。喬娘子回鮑家侍疾,以及後來回莊子,是怎麼回事。”

老管事倒也盡責地將他所知的一一說出,正和之前大理寺調查的結果差不多。他和其他人一樣,並未聽說喬娘子有心對鮑太夫人下巫蠱的謠言。

他道:“喬娘子似乎並不想回鮑家,在莊子裏住得好好的,為何要害太夫人?若說阿郎或太夫人有心害喬娘子,這也不可能。喬娘子在莊子裏住著,既不礙人眼,也不礙人事,誰會害她?”

言下之意,對官府大動幹戈掘墓驗屍很是不以為然。

沈惟清笑了笑,“既然鮑家十年來都當她不存在,為何又喚她回去侍疾?”

老管事道:“聽聞那時太夫人病勢很沉,喬娘子又是常年吃齋祈福的,指著能借喬娘子的虔心救一回太夫人吧!你們瞧,太夫人的確救回來了,喬娘子卻也耗盡了這十年積累的福氣,一病就死了!若真是這樣,倒也算鮑家害了她。”

這神鬼之說,就跟喬錦樹的托夢喊冤一般不靠譜,官府自然不會認可。

沈惟清耐心地提醒,“喬娘子病勢已有好轉,為何突然回去?老人家當時是二門管事,就沒覺得蹊蹺?”

老管事一拍大腿,“怎不蹊蹺?好好的,麵白臉青地叫嚷著要回去,也不肯說原因。估摸著,就是福氣盡了,命也盡了,所以回去就死了!”

“……”

但凡上了年紀的人用神鬼之事來解釋命案,基本就意味著交流

的終結。若是意誌不堅定的朝廷命官,指不定就被帶歪了,葫蘆提結了案子。

問起失竊之事,老管事連連搖頭。

他道:“莫聽了那些鄉間婦人胡說。我聽侍婢回稟過,根本未曾遺失任何物品,所謂失竊,不過她病糊塗了,偶作囈語罷了。真丟了寶物,還不趕緊報官?她那院子也不大,叫聲抓賊滿莊子都能聽到,還能有人攔著她報官不成?”

三人沒想到失竊之事竟能有這麼個解釋,不由麵麵相覷。

老管事甚至主動說起喬娘子病重時,有哪些侍婢在侍奉,又請過哪些名醫,“幾位若不信時,可以挨個查問,小人保管他們也不會說出鮑家半個字的不厚道!”

按他所說的,喬娘子病重時,因貼身侍女鸝兒已然出嫁離府,太夫人和安四娘各遣了一名勤謹的侍兒前去照顧,先後請了三處醫館的大夫前去救治,用的藥也都是最貴最好的。

言外之意,鮑家對這位不盡責的主母,已經仁至義盡,問心無愧。

三人告辭離去時,老管事談興正濃,繼續念叨著鮑家阿郎的好處,頗以鮑廉這個主子為傲。畢竟這是個沒什麼根基的尋常子弟,卻能穩穩在京中立足,還做了不小的官。

阿榆忽接下他的話頭,說道:“看來鮑學士一路加官晉爵,仕途還挺順的。”

老管事嘿嘿笑道:“頭幾年的確還順當,但後來也好久沒升的。直到去年,才又領了個實缺,

很給鮑家長臉。”

阿榆笑眯眯道:“人到中年,升官發財死娘子,果然可喜可賀。”

老管事的笑容頓時僵住,韓平北一個忍不住,笑出了聲。

沈惟清瞥了阿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