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因地近熱帶,產生許多為國內所少見的嘉樹,其中以紅棉為特出。廣州以紅棉為市花,市民對紅棉的欣賞、留戀,發生無限興趣,大概相當於日本人對於櫻花一般。紅棉樹大可合抱,高數丈以至十數丈,雄偉高昂,具有超特品性,無論與何種樹並植在一處,紅棉漸次生長,必高出他樹,表示卓絕不群的雄概。並且根基深固,任何狂風暴雨都未能撼動摧毀,因之,粵省人士稱之為“英雄樹”。花大如碗,紅如山茶花,自含苞以至萎落,色彩始終不褪。這種色彩像火和血般熱烈,象征著熱情、生動、發展、繁榮、強有力、獨立不群的尊榮和高貴。每當紅棉盛開時節,廣州市民如醉如癡,流連欣賞,尤其雅人逸士每喜在樹下飲
酒賦詩,竟日樂此不疲。現在雖然是劫後,地方破碎,瘡痍滿目,一般人士對紅棉興趣仍如往昔。棉絮纖維至短,不適紡織,隻可供作枕墊之用,未能衣被蒼生,實為美中不足!
越秀連峰:中山堂依然雄峙
廣州自抗戰以來,屢遭轟炸,白雲山勝跡已破壞無存。越秀(俗名觀音)山並無所損失,中山紀念堂在越秀山前麵,依然雄峙無恙。這是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舊址,曾在此蒙難。堂係中西合璧式的建築,上下一共三層,紅柱畫梁,於堂皇中帶嚴肅。進大門後,裏麵是一個大會場,共有四千六百個座位,這是廣州三大建築物之一。山腰左邊為“孫先生讀書治事處”;山頂全市最高的所在,有高達七八丈的紀念碑,在碑旁縱目四望,全市景物悉入眼底!
碧血黃花:浩氣長存天地間
初到廣州的人士,誰都要首先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花崗在廣州東門外的河東路,為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埋骨的地方;自民國成立以來,許多革命先烈和對國家有功勳的人,也多在這一帶地方安葬,可稱為革命先烈墓區。當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起義失敗,革命健兒被清吏殘殺,付與各善堂埋葬臭崗。有黨人潘達微者出來奔走呼號,共收得七十二具,始得葬於黃花崗。民國成立,胡漢民先生任廣東都督,提議修墓,七年方
聲濤又出資重修,以後由前故國府主席林森主持整修並加建紀功坊和碑亭,以後粵省當局時加修葺,故墓貌至為莊嚴偉大。二十七年冬廣州陷落後以至現在,敵偽均未加破壞。
六榕寺古塔攝於1920年代
廣州市區的勝跡及風景如六榕寺、荔枝灣、光孝寺、琶洲都值得一遊。珠江中原有一小洲名海珠,前時辟為海珠公園,地方雖小,但風景卻甚佳;惜以後被填為新堤大馬路,並建有許多房屋,使海珠名稱成為曆史陳跡,殊可惜。
附近風光:黃埔從化佛山鎮
廣州市郊風景甚佳,附近城市,尤多勝跡,值得一遊。茲以廣州為中心,就當日可以往返幾個重點地點分述如下:
黃埔,在廣州下遊三十裏,前曾建築粵漢鐵路黃埔支線,由廣州南站直達;由珠江乘小汽艇,不到半小時便可到達。街長七裏,市肆櫛比,為前海軍根據地,自民國十三年,孫中山創設黃埔軍官學校以蔣介石為校長,遂成為國民革命主動力的發祥地。港內水深,可泊巨艦,大海輪未能直達廣州者,以此為起卸貨物。抗戰前曾著手建設為商港。
從化,距廣州市五十餘裏,有公路通汽車,當日可往返。這裏有溫泉區,溫泉多處,即沙溪中也有溫泉熱水流出與清流混合。又有香粉、飛虹、百丈飛泉等瀑布,天然風景至優美,為夏日遊泳避暑勝地。
佛山鎮,距廣州三
十餘裏,有粵漢鐵路廣三支線可通,鎮為前時全國四大鎮之一,民國以來,將南海縣治由廣州市內遷設於此。水陸交通便利,舟車絡繹,商業甚繁盛,工業尤發達,為珠江三角洲上工商業並盛之地。古跡甚多,以全國聞名之大佛廟為最。
此外,如江門、大良、中山等地,均當天可到達,如時間可能,亦值得一行。
關於紅棉
南海張蔭桓號樵野,清末光緒間官戶部侍郎。未遇時家故清貧,而放蕩不羈,行為頗有為世所詬病者。以後顯貴,則多有表現。戊戌政變,以參與康(有為)梁(啟超)計議,謫戍新疆,庚子為剛毅矯詔死於戍所,時論冤之。嚐自號“紅棉老”,其戚某作紅棉詩以調之,中有“一條光棍起憑空”之句,張因此憾某以至終身。詩為:“從來槐棘譽三公,誰識紅棉位少農?半世英雄誇獨異,一條光棍起憑空。繁華畢竟歸搖落,衣被何嚐及困窮?莫謂欲彈彈不得,二槌方議撼長弓。”二槌雲者,粵語槌與徐音相近,時都下盛傳徐致祥、徐郙有劾張之說雲。
(《旅行雜誌》一九四六年第二十卷第五期,原題《廣州的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