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桂芳】
廣州人最富有組織能力
講述人生平不詳。
廣州,華南第一大都市,在過去具有最光榮的曆史,被稱為“革命策源地”;尤其值得驕傲的是,在國人自營之市政中,廣州是首屈一指的。這裏,氣候的溫和、物產的豐富、風景的美麗、建築的雄偉、交通的便利、工藝的精良、民智的開通、社會組織的嚴整、秩序的井然,與乎一切的一切,盡夠使未蒞臨的人們憧憬仰慕,已蒞臨的人們戀戀不舍;尤其住過相當時候或經過的人們,有著深長的記憶和懷念!
市政建設:比上海尚不多讓
廣州踞三江之會,背負崇山,麵臨大海,形勢實夠雄壯。人口近百萬,將珠江南北兩岸連貫為一氣。全市馬路,寬大平坦,兩旁有甬道行走,不至淋雨。這裏也多十幾層的崇樓大廈;市區形勢和市政設備,許多地方類似上海,整個的長堤,簡直是上海的外灘;永漢路大商店鱗次櫛比,熱鬧擁擠,又簡直是上海的南京路;河南區的整齊簡潔,比上海浦東區有過之;廣州東山一帶,道路的整淨,樹木的繁茂,形成最清靜幽雅的住宅區,比之上海西區靜安寺路愚園路一帶,又何多讓?雖然廣州劫後破壞情形較上海為甚,但是上海過去舊租界市政無論如何完備,不是中國人自辦的,是國人最可慚愧的一件事!
太平路街景攝於1930年代
廣州在過去
雖然有租界,但這租界係英法兩國的,都在沙麵,地方小得可憐,廣寬不過四百餘畝;雖各國領事館和洋行都在這裏,但並不繁盛,好像住宅區;過去外人勢力不易膨脹,這是廣東民族性的成績。
熱情豪爽:最富有組織能力
初到廣州的人,首先感覺到的特征,是廣州市民性情的豪爽,富有膽略和冒險精神,尤以組織能力堅強,遇事能團結一致,最值得嘉許。廣州市民過去對於革命的貢獻,公益慈善事業的捐助,與夫救災恤貧,較之其他地方,不致有遜色。廣州市內各種大規模公共事業,辦理得井井有條,無論大小事件,可以一言為定,絕無反複欺詐;不但上流社會是如此,即使馬路上的人力車夫、碼頭上的腳夫,決不會向陌生人敲竹杠和囉唆。旅館酒樓的侍役,不會額外需索小賬。抗戰以來,廣州發生過不少次的饑荒,餓死了不少人,但伸手求乞的叫花子仍是很少,也可說仍是沒有叫花子。
廣州最近也像上海般仿佛流行性感冒:怠工、罷工和罷課;請願的風潮,風靡一時;最聳動聽聞的當為公務員的大請願。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個地方全體公務員有組織地團結起來,本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廣州卻來破天荒的創舉。廣州公務員為了受物價高漲,待遇菲薄,生活壓迫,組織起公務員福利協進會,提出許多改善生
活的請求,全體向當局大請願。他們以自身的力量,組織員工眷屬合作社、聯誼會、圖書館、子弟學校,至全市各中等以上學校教職員一致的“請假待命”,步驟整齊,也為他處所未見。這裏便可看到廣州市民——廣東人的民族性、組織能力的表現。
食在廣州:現在是饑不擇食
“食在廣州”,這在過去是誰都承認的。廣州市可說是十步一酒樓,五步一茶室。過去有名的四大酒家,裏麵布置得非常華麗,一切用具極精良雅潔;每家均同時可容兩三千人,規模之大,實為他處所未見。但同時有平民化的小吃館、小茶樓,以低廉的代價,供給一般小市民勞動大眾享受。且每日由清早、中午至深夜,均有各家茶樓分門別類,各做各的生意。廣州既處在珠江三角洲富裕地帶,有江有海,水陸食物本來就非常豐富,且過去以交通的便利,粵省各地名產,均以廣州為集散地;加以外國的食物,如世界有名的西貢米、暹羅芒果和其他的一切,源源而來,因之,食品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且名目繁多,並特別雅致,外來人士有時竟至覺得莫名其妙。廣州氣候溫和,衣的方麵,盡可簡單樸素,不成什麼問題。大家都注意到食的方麵,各階級都各有辦法,一隻雞或是一條魚,均分幾部分出賣,適應各人的需要。廣州市民對食的講究,全國中可
算第一!最近物價飛漲,生活不易,尤以米價之高,為全國第一,日日有餓殍,少數發到國難財勝利財者,尚在恣意揮霍,中下人家欲求一飽,尚不是易事,大多數的市民實在是饑不擇食了!
紅棉燦爛:何曾衣被到蒼生
廣州現時米糧雖甚恐慌,但水果仍非常豐富,一年四季均有新鮮水果可食。現在春夏之交,新會橙、四會橘雖已過時,而荔枝又上市,洋葡、龍眼將接踵而至,鳳梨、番石榴又累累滿樹,香蕉是最普通的水果,同甘蔗一般是最平民化的,直至現在,廣州水果的價廉物美,仍甲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