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勔:廣州也可稱為南國的樂園(2 / 2)

諺雲“食在廣州”,廣州吃的東西,著實不少,像惠愛路上,三步一小館,五步一大館。炒黃埔蛋乃廣東名菜,味甚可口。水果除楊梅、荔枝、香蕉、蘋果外,還有一種大蕉,狀如香蕉而較大,

味如不甜的桃子,一千元好買四五隻。紅豆湯味極甜美,名為豆沙,三四百元一碗。冷品冰淇淋名為雪糕,而棒冰名為雪條,雪條比上海的棒冰小一半,價格兩三百元一根。廣州的麵食不注重,麵館中的麵,什麼雲吞麵、白雞麵,一律用飯碗,吃得人不痛不癢,顯然是隻當點心不當飯的。花生米、花生糖等也很缺乏,老大房之類的茶食糖果店,絕無僅有。

沙麵攝於1940年代

在飯館裏,在公園裏,常有擦皮鞋的來兜生意,價三百元,也比上海便宜,但不像上海在馬路設攤;倒是有種照相攤,專替平民拍照,隨拍隨洗隨印,為上海所沒有的。

廣東是不用破鈔票的,大至萬元鈔,小至一百元兩百元和十元二十元間金(額)無不全整,毫無破爛。

廣東人告訴我:廣東遍地皆山,缺乏平原——田地太少,所以許多人被迫向外發展,或經商外埠,或遠赴南洋美洲。是的,廣東山是多的,從香港到廣州,沿岸都是青山;虎門的形象,尤為險要,使我想起林則徐在這裏燒英商鴉片的事。

平劇和粵劇是中國最好聽戲劇,廣東戲在上海也可聽到。在廣州,還有粵語電影,聲光演技劇材,當然不及上海,但座價不貴。廣州的報紙有《華南日報》《廣州日報》《國華報》《越華報》《中山日報》《大光報》《每日論壇報》等,香港來的《星

島日報》在此頗有銷路,上海的《申報》《大公報》等難得可見,也見過《新聞周報》《文彙報》《中央日報》,但從未見過新聞報。廣州的文化,顯然很貧乏,書店所售的雜誌,百分之九十九來自上海。

廣州市的交通,很是便利,市區有十二條路線的公共汽車直達各地,各車票價一律五百元,軍警四百元。由廣州到黃埔,可乘維新南路的野雞車,每人三千元,一小時到魚珠,對麵便是黃埔了。黃埔是孫中山南方大港的中心地,現在大輪不能開到廣州的,都停泊黃埔。若從市區赴石牌,則可乘中山大學校車,石牌中山大學的環境比上海任何一大學來得優美。

從廣州到湛江(廣州灣)、梧州、香港、中山、澳門,都有內河輪船可通。廣九鐵路快車,四小時半可抵九龍,粵漢鐵路快車,五十小時可抵武昌。從廣州乘飛機到上海,四小時可達,乘海輪約四五天。

現在廣州已將改為直轄市,廣州的主要性可知。在北地烽煙的今日,南國顯然是比較安定,而廣州也可稱為南國的樂園了。

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伉儷月刊》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三期,原題《羊城雜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