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月】
在花子們看來,“開門”的確“大吉”
講述人生平不詳。
開門大吉 舊曆除夕的深夜,有些高等叫花子“大骨”之流很有組織地分派手下的“乞兒仔”,按地段去粘貼一種吉利標語。這種標語是一張橫三寸直四寸的紅紙,紙的四周圍著木刻斑駁而古拙的圖案,中有“開門大吉”四個字。鋪家或住家在元旦的早晨,爆竹一聲,開門見“吉”,認為一種好兆頭。花子們利用這些心理,在那天的下午便調查戶口似的挨家挨戶“對牌收錢”,無不順利。在花子們看來“開門”的確“大吉”了!
財神到 這也是花子們一樁生財的玩意兒。他們裁了些紅紙頭,印上“財神”兩個字。跑到人家的門口,嘴裏嚷著“財神到”。接著又唧唧咕咕地念四句讖語式的兒歌,就向主人討“利是”(或寫“利市”或“麗是”)。主人們大多數是愛聽吉利話的,三幾個“仙”的相與滿不在乎。於是接了“財神”,收了紅封包的“利是”,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發財大蜆 元旦的早晨天還沒有亮,大街小巷便有人挑著蜆子,不絕地喊“Fatttsoir Dayhiin”,生意總不會差。因為既“發財”又“大顯”,是一句很吉利的話頭,自然買賣不惡了。
拜年 正月初“細紋仔”之輩都穿著靚衫歡天喜地跟著尊長輩往親戚或父親輩的家
裏去拜年。見麵的時候說聲“恭喜”,跟著來一個深深的鞠躬(從前是拜跪的),同時大人們也演一套比平日異樣一點兒的見麵禮。行過禮以後,主人讓座,即奉客茶。這茶比平日較好一點兒,並且用“局盅”裝著,“局盅”就是北方所用的蓋碗。同時盒也出來了,盒是九格活嵌的果盤,磁製品漆製品都有。盒裏放的大抵是蜜餞糖果之類,好意頭的蓮子、蜜棗、蓮藕等總是免不了的。有些“勢利”的人家甚至放些發菜、欖仁下去;發菜是表示“發財”的意思,欖仁是表示“攬銀”的意思,這是葉音的玩意兒。盒的中間的一格非放紅瓜子不可,因為它是新年裏的主要食品,色與音都是象征吉利的。把盒遞給客人的時候主人家往往說聲“拗仁”或“請拗仁”。客人客氣,拿得不多,主人還說句“拗深的”去互相客氣一下。主人家若是有小孩子,不論人數多寡必逐一給他一封“利是”,客人有小孩子同來,主人家也要玩這一套。“利是”的多少,看家產的有無、門第的高低和手段的闊窄,各有不同,大抵從“三分六”起至五元十元不等。有某捐商給某猛人的兒子二十萬元的支票,那是別有作用的,跟普通的“利是”不能一例講的。至於女人到親戚家去拜年,尤其是外嫁女領著一群孩子到母家,花樣更多了。花樣大抵在禮物饋
贈上頭,吃喝的玩意兒和祭祀的禮節等等。講到拜年的日子也要斟酌的,迷信的人家喜歡看“通勝”(曆書),要是翻開“通勝”一看,發現是破日,那就不但自己不去拜年,連人家來拜年也不高興的。
貼揮春 揮春是一種用紅紙書寫的張貼物,如春聯、神位以及吉利標語一類的東西,新年裏標貼它的在廣州及其附近比較盛行。上年的臘月下旬便開始準備一切,在年底大掃除後即更換所有神位(神位若是木製的,隻換上新的神紅和金花),重貼“萬事勝意”“得心應手”等老式標語。家中有樓梯的貼些“上落平安”,有老人的貼些“老如鬆柏”,商號裏貼些“富客常臨”“貨如輪轉”,艇家貼些“水陸平安”“船頭旺相”……到了年三十大家門口的春聯“紅錢”等等都要粘貼妥當,準備謝年和迎歲。
擺花 新年裏陳設鮮花如同貼揮春一樣重要,無論鋪戶住宅一到年初一都需要它來點綴一下。廳堂客室之間古色古香的字畫,金紅燦爛抬圍椅褡,襯以嬌豔奪目的鮮花怪有趣的。為此故造成熱鬧的賣花市場。當年三十的晚上尤其大觀。城西的十八甫、城中的永漢路等沿途賣花買花和看熱鬧之人來往熙攘擁擠。中夜十二時後行人逐漸稀少,花價也漸低,往往價值十元的花兒到這時兩三元就能成交。所以會打算盤的人們故意等到
夜深才去備辦。這樣熱鬧一場無非是為著明天要擺花。花的種類以吊鍾、牡丹、水仙、蠟梅為主,其餘梅樁、古樹、雜花等也不少。花價的高低除因花的好醜外頂要緊的是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