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
廣州的吃風真是一言難盡,數百年下來奢侈的吃風,有人說來源有二:一是順德縣以絲業錢莊業出名,富有很多,子孫習於紈絝,天天隻考究飲食享用,花樣翻新。所謂“鳳城(即大良,為順德縣治)食品”為廣州人所豔稱。二是廣州的下西關也是富人的群巢之所,故西關吃風也特別興盛,名廚輩出。到如今各酒樓茶樓的大幅廣告,都給他們封上了“大王”“專家”的稱號了。
廣州考究的食品多著啦,韻事也不少。如從前十八甫在山泉茶居的“粉果”(餃子的一種,以粘米粉作皮,使其透明,裏麵的餡子紅綠相間,精美異常)是順德美女傭阿八姐的作品。西關的九記餛飩擔子非夜午不出來,在住宅區的街道穿插,轉眼賣光了。三聖社池記麵,也是在橋頭擺上擔子,晚上九時才上市,可是達官富人、名優貴婦都把汽車停在路邊,站在擔子旁一嚐它的“銀絲麵”(粵人喜吃脆的硬的食品,打麵時多加雞蛋,切麵時切得極細,味腴而麵滑。我十二年前也曾吃過,三小時後竟因不消化而渾身出了風疹,從此不敢再吃廣東人的麵)。類此的事很多。
屠狗
屠狗本是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作風,不知怎的流傳到了廣州。吃狗肉最初是勞苦工人的嗜好,地點是河南鳳凰崗一帶的草棚,以紅腐乳燒狗肉馳名。十多年前殺狗是有禁條的
。現今吃狗的風氣卻傳遍了上層社會,他們的說法是狗肉是補品,和吃蛇是一樣的看法,但吃狗肉茶樓菜館一概不肯做這種生意,說是下流,所以每每在家裏弄。他們的方法是揀剛成年的小狗,用多量的老薑燒上三四小時才吃,大致是別有風味的。
骨董
文德路活像上海的廣東路,是骨董商店麇集的地方。但是許多人常說“天南金石貧”,比起上海廣東路、北平琉璃廠自是不如甚遠。不過如尊古閣、清秘閣幾家說起醉紅、龍泉、哥窯、圭、璧、璋、璜,以至八大、四王、十洲、香光,幾乎無一不有,不過劃算與否,還得靠你自己的眼睛。在勝利之初,不少美國大兵調防到廣州遊玩,除了大新路的象牙球外,文德路的老板們也都走了運道,笑逐顏開。又因廣州離香港太近,美國人所喜歡的中國畫,總以尺幅可裝鏡框,人物花鳥,賦色濃豔的最合口味,所以仇實父、唐六如、南平、新羅之類先生,十分精勤,“死了”還日夜作畫,出品不窮,橫豎為國家爭取外彙,愛鄉愛國,良用欽佩!
雲來閣茶樓就在文德北路口的惠愛東路裏,晚市玉客雲集,入席據一桌者,都是清茶一盅,衣扣、袂帶之間總是古玉成串,比較觀賞;有一夜穿插於幾十案之間,有取開水泡浸,摩挲不釋,求其彩色顯現。如此則合意可沽,也有奇貨自居的,但
總沒有大件玉器,最大的也不過是璲、琀之類,而以小翁仲、小剛卯、小環等成串為多,而且燈光掩護之下也大好向初入門的好奇者大吹法螺啊!
雀戰
雀戰非方城之戰也,名同而實異。長壽路永元茶樓,一個三等的茶樓而已,二樓設座無多,但三樓則不同凡響了:豁然開朗,大堂上懸十字的長竹竿無數,活像人家懸竹以備掛方式蚊帳子之用一般。那些竹竿是掛鳥籠的。帶鳥籠的茶客各占一桌,如畫眉、“朱士啫”之類的鳥類很多,有中人在奔走,如兩方主人合意便移籠作戰。最先,把兩籠口合攏來,開了第一個閘口,但仍有橫竹隔開,如兩鳥都在籠作拍翅前進的狀態,即表示雙方有意作戰,於是開第二閘,那任何一隻即會撲進對方的籠裏開始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雙方都頭破折翼,而圍觀的人即大喝彩。這其間也常有黑市的賭博存在。茶樓裏因此常有供給鳥類飼料的小販穿插,如蚱蜢和鳥黍等販賣者來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