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華音在周圍轉了一遭,將環境盡收眼底。
這條小路,來時未覺,此時一走,才發現盡是煤灰,汙髒裙擺。路旁三三兩兩,有幾家小門臉。再轉個彎出去,就是大路,路上行人不少,但都衣衫粗樸,行色匆匆,路旁歪歪扭扭立著一塊路牌:“馬家營”。
華音本是燕州人,對此地雖然不算熟悉,也有些印象。
她轉了一圈,回去又拿起小店的菜單來看,不由輕吸一口氣。
然後她轉回來,向店家那胖大娘道:“大娘,您這店雖然在巷子裏,但離大路不遠,那條是販夫走卒、行商馬隊必經之路,所以您這店位置沒問題,是能做起來的。”
大娘歎氣:“我也說呢。當初還是看了好幾處地方,才挑中這裏,誰知道生意如此差勁,鋪租都賺不回來。”
華音道:“我有個好友開飯館,我本身也在雲州開店,因此略懂一二,如果您不嫌冒犯,我便說說您這店的問題。”
大娘頓足:“都快幹不下去了,還什麼冒犯不冒犯的。你盡管說,隻是——要是你讓我買桌子添椅子,再多加菜樣,我可沒有錢呐!”
華音道:“放心,我不想讓您增加任何東西。”,說著拿起店裏的菜單——是一張牛皮硬紙,設計得挺講究,一行寫有五個菜名,密密麻麻列到紙張底下,甚至翻過來,還有湯羹類的名稱。
她指著菜單說下去:“恰恰相反,現在您的問題,是菜色太多了!”
“啊?” 大娘驚道,“菜樣多還不好?不瞞您說,我原來在大戶人家做廚娘,那大戶人家嘴刁人雜,南北菜色都要會炒。這菜單我還專門請讀書人看過,他說你會這麼多菜,自然是最大的優勢,所以我把我會的,全都寫上了。”
華音耐心道:“大戶人家講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頓飯少說七八個菜,雞鴨魚肉都要有,您會多種菜肴,確實是優勢,隻是,您要把大戶人家的習慣帶到這個地方,恰恰它不適合!”
她說下去:“這個地方叫馬家營,來往的,大多是挑擔的腳夫、趕路的商旅,他們若早上從城外進來,按腳程,到這裏正是日中,該吃飯的時候。但是呢,離城裏的集市又有半日路程,如果不抓緊趕路,難免會住不上集市旁邊位置最好的客棧,影響他們第二天一早賣貨。”
“換句話說,能來這店裏的人,多半是沒有閑心坐下來細細品味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填飽肚子,然後繼續下一程。”
“所以,您的菜單那麼繁複,這選擇越多,人越花眼,光是看菜單就得小半柱香時間。就好比,人人知道沐浴舒坦,可您火燒眉毛急著出門的時候,還會先沐浴焚香嗎?這就反而讓客人敬而遠之了。”
“再從另一麵說,”華音繼續道,“菜單上有的,您得備著吧?雞鴨魚肉這些東西,成本就不老少,冬天能放個三五日,夏天不過一二日,沒人點就得扔了。如此,從開源、節流兩麵來看,您這個菜單,都是導致店裏賠本的原因。”
華音這是拆開揉碎了講,即使文化不高的大娘也聽懂了,連連道:“原來如此,那你說,要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