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前便跟沈二平等人約好,回程時都在西城門處等,人齊了再一塊回去。
他們每一家來時,都帶了不少錢,回程要走夜路,自然還得一起走才安全。
沈家,除了在鄉下的沈一平,外加李氏不來。
其餘人,全來了。
林言來時路上還專門掰著手指算過,連同外嫁的沈如安等人,滿打滿算二十五口人。
再加上林花娘等人,三十幾個人分成六輛馬車,一路回去也夠震懾人的了。
這一路回去,還得要數林言買的東西最多,沈家和林家兩輛馬車,都被塞得滿滿的。
沈二平坐在外麵,一邊偷師默默學著車夫駕車,一邊揚聲問林言:“你這娃兒,這一趟收獲倒是大。花錢又這般大手大腳的,小心氣壞你祖母!”
林言在車廂裏聽得一臉傻笑,半點兒也不敢說她跟沈靖安還給李氏買了一支價值百兩的簪子。
沈二平還在念叨,她揚聲道:“二伯,賺了錢就得會花才行,花銷越大掙錢的動力才更大嘛!”
小李氏在車廂裏都聽不過去了,不由也笑罵:“你這丫頭少瞎胡扯,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道理!”
雖這麼說,卻也沒人跟她生氣。
賣月餅的七千兩雖然還未分賬,可他們這一次到了縣城,花起錢來,是真的有底氣。
每家都花了不少銀子,買了不少好東西的。
就連沒有參與月餅製作的沈如安這回也跟著莊氏進了城,給兩個孩子買了不少好的布料。
河粉店的生意一直很不錯,她也肯花心思經營,除了河粉,還賣炒麵,炒飯等各種操作起來簡單又快速的飯菜。
林言的調味料一出,她就去學了來,又進了不少在店裏,有這調味料,她的生意更是紅火了不少。
如今她是在這鎮上站穩了腳跟了,每日進賬都很穩,盤算一番後,直接找莊氏借了一筆錢,將鋪子和自帶著的院子買了下來,而後將婆母和兩個孩子也接到了鎮上。
孩子都還小,還不夠上學,平日裏婆母帶著,她每天也能抽空看看孩子,教導教導。
何世不是什麼好男人。
但好在他怕他娘。
而她的婆母又是對自家兒子知根知底的,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麼種,不管什麼事都交給了沈如安拿注意。
婆母一來,何世更翻不了天去。
這對她也有好處。
莊氏心疼女兒又要操心店裏的生意,又要看著丈夫別讓他胡鬧,聽說要請婆母來鎮住丈夫,再是吝嗇,這筆錢也咬咬牙借了。
這邊沈如安給兩孩子買了不少布料,新奇的玩意兒。
那邊小李氏的車上,沈華安也滿是欣喜的撫著手中的布料,聽著小李氏絮絮叨叨:“已經有五個月了,你這胎也算穩住,如今中秋節已過,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太忙,小衣服小鞋子什麼的都可以抽空做起來了。”
說著,又看了眼沈華安手中的細棉布,道:“你這孩子花錢比言娘還不知節製,怎的一下子買這麼好的布,這得多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