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想再聽宋行之說下去了。
再說下去,她就會真的不好意思再給宋行之提意見了。
“好了二哥,你快去辦你的事吧,我也不過是一家之言,屆時你尋到那幾位老大夫,再看看他們怎麼說好了,他們收徒眾多,應該更有經驗。”
宋行之知道自家小妹這是不好意思了,遂也不再多言,笑著點點頭。
卻在心中暗自決定,以後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先多問問小妹的意見。
他家小妹還是很有頭腦的,至少比他的頭腦要好。
這樣想著,宋行之便很快去了。
三月,李家叛變,李賀率軍投降北敵,與北敵大將赫連晉一起左右攻伐,連破十城,大軍駐紮在平雲縣城下。
四月,幽州民亂,由於當地官府的不作為,民亂升級為民賊,所有亂民糾集在一起,漸漸勢大,打家劫舍,鬧得百姓苦不堪言。
五月,東邊突發幹旱,原本雨水充足的江南地區,一個月都沒有下雨,大地被烈日曬裂成一道道傷口,農人們好不容易找來一點水,自己都舍不得喝,全倒在地裏,卻也救不了本該豐收的莊稼。
六月,西邊突厥人忽然率大軍進攻吐穀渾,吐穀渾是靠近西域的一個小部落,人雖然不多,卻一直很忠於大淵,從未有過不臣之心,哪怕在大淵朝風雨飄搖之際,也是年年上貢,從未缺少一星半點。
就在大淵朝的北邊與北敵交戰的時候,吐穀渾還曾派出使者,
問詢是否需要幫忙,雖然最後被拒絕了,但其心可嘉。
堪稱大淵最忠實的附屬國。
可就在兩個月後,他們被突厥人進攻的時候,吐穀渾派人去京中向皇帝求救,卻被端明帝拒絕了。
端明帝其實並不是不想幫吐穀渾。
實在是一邊要打北敵,一邊要處理幽州的民亂,他實在分身乏術。
再加上國庫空虛,如果要支援,就得花錢,他現在哪兒還那麼多錢?
吐穀渾一個邊陲小國而已,總人口都不過數千人,就算不幫他,他又能怎麼樣?
吐穀渾的大王見狀自知無望,雖然被突厥人的大軍打到一路後退,兵臨城下,卻仍舊不降,自殺在了他的寢宮之中,死前留下指意,讓大王子帶著眾臣與軍隊向突厥人投降。
他作為國君不能降,但王子們無所謂。
於是,吐穀渾被徹底吞沒進西夏。
與此同時,同年南邊的涯州也鬧出了民亂。
據說是因為涯州東邊臨海,平常他們一半靠海生存,一半去江南一帶購買糧食帶回來販賣,當地百姓的生活倒也過得豐實富足。
可是今年因為大淵國弱,邊防軍隊軍紀散亂,朝廷又發不出糧餉,那邊的許多軍隊都叛亂了,叛亂之後,他們沒有財路來源,便將屠刀舉向了百姓。
百姓們辛辛苦苦打漁,一船往往有大半船都被他們繳獲,甚至於欺男霸女之事屢見不鮮,就算是報官,官府也是敷衍了事,因為他們手裏有刀,有
軍隊,官府的那班衙役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饒是如此也就算了,後來因為這群人搶得太過分,百姓們都不願意出海捕魚了,他們就直接上岸搶劫,每每搶過的地方都是十戶九空,實施空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