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皇後看了看周圍,低聲道:“陛下切勿擔憂,臣妾聽聞陛下所言,此次朝堂之事起因是那魏武遷民,之後曹操就此機會提出興學之法。但卻由荀尚書令挑起而非孔少府,其中或許有一些其他事情,不如請荀尚書令來商議此事!”
劉協眉頭微皺麵色為難道:“荀尚書令?他……”
伏皇後目光堅定道:“聽聞曹操之前迎接陛下就是荀尚書令提出來的,此人對於大漢朝廷忠心可鑒。而且以現在朝堂之上的局勢來看,此人並非站隊曹操和孔融,反倒有獨自站隊之態。”
劉協聞言滿臉詫異地看向伏皇後問道:“你為何對這朝堂之事如此了解?”伏皇後掩麵一笑道:“這是臣妾的兄長伏德告訴臣妾的。對了,陛下,臣妾有件事想請求陛下。”
劉協笑道:“哦?皇後請講?”
伏皇後答道:“陛下,那河套遠在塞外,魏武獨自一人鎮守那裏,難免有所疏漏,且其勢力如果日漸龐大,若無親信之人監視,恐生變故。臣妾有一位弟弟名叫伏典,字子經,年輕有為,又胸懷大誌,對陛下忠心耿耿。
若能將他派往河套,一則可協助魏武治理邊疆,彰顯陛下對邊疆重鎮的重視;二則,也可暗中監視魏武的一舉一動,確保他的一切行為皆在陛下掌控之中,以防不測。這樣一來,既可穩固邊疆,又能維護朝堂內外的平衡,實為一舉兩得之策。”
劉協聽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皇後此言甚妙,伏典若真有其才,派往河套確是上策。此事,朕會慎重考慮,再做定奪。”
伏皇後聞言,心中稍安,又行一禮:“臣妾代伏典先行謝過陛下恩典,若得此機會,他定當不負陛下所望,竭盡忠誠,為陛下分憂。”
劉協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喊來一名宦官道:“你即刻去請荀尚書令來天祿閣見我!”
“諾!”
……
很快,荀彧便來到了天祿閣,剛到門口,他跪地叩首道:“臣尚書令荀彧,叩見陛下!”
劉協聞言看向一旁宦官道:“請他進來。”
“諾!”
很快便見荀彧快步而入,他來到隔扇門前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進入門內對著劉協三叩九拜。劉協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賜荀彧入座然後和他攀談起來。
一開始,劉協對荀彧還是有些警惕,交流片刻後,這才步入正題,詢問朝堂之上有關魏武的事情。
荀彧神情嚴肅地回答道:“陛下可聽說這句話‘漢朝赤德衰盡,曆數即將發生變化,袁氏身為黃胤,應該順從天意,以應萬民之望。’”
劉協沉聲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是何人所說?”
荀彧義正言辭道:“乃是袁紹讓其麾下耿苞所言,以試探其麾下眾人是否同意他篡漢自立!”
劉協聞言不由臉色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