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抑製不良的情緒(1 / 1)

事物作用於我們的力量也就是我們作用於事物的那種力量。比如,使一個人心裏感到恐懼不安會大大地降低他工作效率的事情,但在另外一個人看來,這也許根本就不值一提。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有些人的思想修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們絕不允許任何事情動搖他們的信念。例如,有一個老人盡管痛失了所有的財產和親人,成了一個貧窮的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一個無依無靠的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但是,人們卻看不到他有任何的抱怨,他從來沒有流露出任何的失落感,為什麼他能做到這一點呢?僅僅是由於他有效地把握了正確思考的法則。他能夠控製自己不去想痛苦和悲傷的事情,或者,通過自我的心理治療後,他能正確看待那些使他痛苦或悲傷的事情。他努力地從心理失調走向心理的平衡與和諧,用思想的真理去戰勝謬誤。

他極其擅長人類精神方麵的分析,一旦他感覺到仇恨和嫉妒等等精神毒藥在侵蝕他,那麼,他馬上就會用仁愛、親切和善的思想去化解它們。邪惡和嫉妒的毒藥絕不可能接近他,因為他認識到人的本質應該是仁愛、親切與善良。

當你感到恐懼或憂慮時,你同時也賦予了某種東西以恐懼或憂慮的力量,這種力量反過來作用於你,否則,這種東西是不可能使你感到恐懼和憂慮的。你對某種東西感到恐懼,這一情況本身就表明,你已經在自身和恐懼之間建立了某種聯係。而一旦你懂得了如何去把握自己的精神特質,你就能做到斬斷這種聯係。你要知道,任何的痛苦、沮喪、憂鬱、焦慮等等,都是某種精神毒藥引起的,但隻要施以恰當的方法,是容易製服這種精神毒藥的,就象水能輕易地將火澆滅一樣。

我們曾經被諄諄教導要愛我們的敵人,如今我們才明白這一處世之道包含的真知灼見,因為如果憎恨我們的敵人,隻會使正在燃燒的怒火更如火上澆油,而愛則能熄滅我們正熊熊燃燒的怒火。在這個世界上,充滿愛的心靈裏不會有任何敵人的。因此,愛我們的敵人這一戒律中包含著真理的光輝。

純潔的思想能克服肮髒的思想和耽於酒色的念頭,而且非常的迅速有效。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很短的時間裏,純潔和無私的愛能使一個汙濁肮髒、道德敗壞的人迅速地發生巨大的變化。

其他人身上的東西往往迎合了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我們在這些事情上希望看到什麼,我們就能看到什麼。如果我們希望從他人身上看到正直、崇高、純潔和真實的一麵,那麼,其他人的這些美好特性往往就會躍然而出,就會滿足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但是,如果我們想尋找他們不好的一麵,我們也容易找到。如果我們以一種卑鄙、嫉妒和可恥的思想與他人交往,如果我們刻意地去尋找他們身上的粗野,那我們自然會找到他們身上流露出來的粗野習氣。我們總是把自己對他人的評價、對他們看法的信息傳遞給他們,而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也會給我們不同的評價。

你允許在你的內心中成長的一切,你同意停泊在你頭腦中的一切,你恩準棲息在你思想王國裏的一切,都會成為在你生命中成長的“種子”,這些種子會引發與它們相似的東西。在一個人的心靈中,仇恨的種子不可能開出仁愛的鮮花,邪惡的思想也將結出邪惡的果實,而報仇的種子則將帶來血淋淋的後果。

無論你以什麼樣的思想來對待他人,你總會發現他們會以相似的思想來對待你。如果你內心中那偉大的生命力——那顆妙不可言的仁慈博愛之心向一個人表示敬意,哪怕他可能是一個戴罪之人,他那偉大的內在力量也會出來與你心中的生命力相見,並表示親切和友好。但是,如果你恣意妄為,你以惡魔般凶惡的力量——仇恨、嫉妒、邪惡等等,來對待他人,那麼,這些力量將從你的對方那裏激發出同樣的惡魔來。好心好意的結果總是好心好意,邪惡的結果總是邪惡。仇恨會與仇恨相對抗,付出仁愛則會得到仁愛,因為思想也遵循物以類聚的法則。人的思想甚至還遵守一個類似的數學定理那樣的規則。缺乏仁愛的思想交換來的隻能是仇恨,但是,如果你的思想中充滿愛意,那它也會激起充滿愛的思想。要想獲得朋友,我們必須表示友善;要想為人所愛,必須先有付出愛。

即使是凶殘的野獸也懂得對我們的各種思想做出相應的反應。一個馴獸員通過表示親切友好的善意,用一根細繩便能指揮一頭野獸,但如果靠使用暴力,也許十個人都不能使這隻野獸動一下。在我們身上有這樣一種規則:用善意來回應善意,用凶殘來回應凶殘。

一個佛教徒說:“如果一個人對我不懷好意,我將慷慨地施與我的仁愛之意。他的邪惡意圖越強,我的善良之意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