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會的每一項新的需要都對大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動物和人類要改變自己的體格以適應變化多端的氣候和生活條件一樣,大腦同樣需要發展它的功能以適應生活日益複雜化的新要求。
大腦總是不斷發展變化,以適應對它提出的各種新要求,它總是不斷地產生新的機能,強化有缺陷的機能,以便最終能使這種有缺陷的機能可以從事有益的活動。
埃爾默·蓋茲教授曾經為了強化一些小狗的感覺,諸如視覺、聽覺等等,而對它們進行了訓練。其他一些大小相似或同一窩出生的小狗則沒有機會獲得訓練,這樣它們就無法發揮它們那些特定的腦機能,在這種情況下,它們這些特定的機能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
比如,大腦中主管視覺的那部分功能就這樣得到了訓練。用這種辦法訓練出來的小狗能分辨出七種深淺不同的紅色和綠色。
大腦隨著它的活動條件、活動動機以及個人所必須麵對的情況的改變而改變。大城市中生活緊張的人的大腦非常不同於農莊中生活閑適之人的大腦。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們要求其腦力獲得多樣化的發展。城市人思維更敏捷、行動更迅速、感覺更靈敏,因為城市生活的複雜和緊湊使然,因此,與農村居民相比,城市人的確是一種非同一般的人。
通常來說,人的大腦的適應性非常好。各種職業對大腦都有各種不同的要求,都要求大腦發展與該種職業密切相關的功能和特性,因而隨著職業、行業、專業的激增,大腦也就呈現出一種新的適應性特點。這樣,大腦從總體上就賦予文明世界以更大的多樣性和更大的活力。
比如,多年如一日地專注於精神事物的牧師其大腦特性就非常不同於律師、商人或建築師的大腦。
我們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區分一個一生從事與腦力有關職業的人和一個商人。工匠往往能發展和強化一些獨特的能力,比如觀察力、遠見、精明和係統條理化能力等。領導者往往大大地發展了某種能力,比如創造力、利用和控製他人的能力、透視人性的能力以及深謀遠慮的洞察力等。
一個催人奮發的環境往往就是使大腦的發展得到改變的一個強有力因素,形成抱負本身便很好地說明了啟迪的力量。一個生長在貧瘠鄉村的孩子也許有從事某一特定行業的巨大天賦,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刺激來激發他的個人抱負的話,那麼,他絕不可能培養出那種本可以輔佐他成就偉業的能力。但是,如果他去了城市,置身於一個催人奮發的環境,那麼,他的整個腦結構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一些大學生身上,特別是在那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突然改變的例子!大學生之間思想火花和偉大抱負的交流、碰撞以及接觸到一些催人奮發、感召力強的人物,通常能使這些年輕人看到他以前從未意識到的潛在力量,因而這也可改變他的一生。
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即當思想觀念改變時,當人們原先以為他們沒有任何專長的觀點發生了改變時,那些受錯誤觀念束縛的天賦會迅速地展現出非凡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