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荒村(二)(1 / 2)

關掉地圖,趙夑打開一份調研報告之類的文件。

文檔的第一頁,是一條色彩絢麗的魚,圖片上看不出真實的體型,銀白色和藍色的、富有光澤的鱗片,接近三角形的身體,顯示出這可能是一種雀鯛科的魚類,類似醜魚。

報告中寫明,這是一種鹹水魚,通常生活在三十米到五十米的海水中。但這個魚種非常少見,應該是某一種常見鯛魚的變體。

然而,這個少見的樣本,卻是趙夑四年前,從通雲樓腳下的湖水裏撈出來的。

當日,沈靜宜沒有能看到傳中美輪美奐的“醉蝶”,本來很失望,卻在湖水裏遊泳的時候,意外現這種格外美麗的魚。趙夑本來不讚成捕撈當地的生物,但是看著沈靜宜欣喜又祈求的眼神,他終於還是幫她偷偷撈了一條。

這條巴掌大的魚被他們裝在一個樹脂容器裏,灌上湖裏的水,硬是帶回了k市。遺憾的是,回來換第一次水,魚就死掉了,當時他們並沒有多想,以為魚跟人一樣,換了地方水土不服。

這條美麗的魚死掉以後,沈靜宜還傷心了好半,畢竟是女孩子,聯想到兩個人這一次特別而浪漫的旅程,非要給這條魚加上一層吉祥物的光環。憂心忡忡地,吉祥物都死了,是個不好的兆頭。

趙夑給她鬧得沒辦法,靈機一動,找到第四軍醫院的朋友,把魚炮製成一隻漂亮的標本,美其名曰:這樣差不多就永恒了。(所以直男的思維確實有毒,你咋不做成一條軟炸黃魚呢?)

沈靜宜看到,差點沒昏過去。估計沒有誰願意看到自己飼養的寵物變成硬邦邦的一條……於是這個可憐的標本再也不見日,被趙夑收在儲物櫃裏,一放就是好幾年。

直到這次,暗示漓川江和通雲樓的信封送到他的手上,他意識到有人想要借著雲村這個地方做文章,忽然,就想起了這個的紀念品。

關於雲村,顯然背後有著令人費解的謎團,值得心懷叵測的人大費周章。既然要調查,幹脆從這裏開始,翻它個底朝。

趙夑把這個標本托人送到了西京省科學研究院的生物所,托一位在水生動物方麵頗有研究的博士生幫忙看看。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這條魚,的確是一種變異的鯛魚,從鱗片的顏色,到食物的結構,都跟生活在隆國南-海海域的“近親”們有不少差別。但是,不變的是,雀鯛科都必須生活在鹹水裏。

雖然從這條魚的幹屍提取分析,它體內的鹽分含量比真正生活在大海裏的同類,要低出不少百分點,但是,仍舊足以證明,它確確實實生活在與海水成分非常類似的鹹水裏!

這就奇怪了。

整個桂省都屬於內6省份,與任何一片海水都沒有連接點。漓川也好,陽亭鎮聞名遐邇的遇龍河也罷,都是清可見底、水質優異的然淡水!通雲樓腳下的湖泊來自周圍山上水流的蓄積,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具備海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