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禪推法
【定義】
以拇指指端或螺紋麵著力,通過腕部的往返擺動,使所產生的功力通過拇指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施術部位或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一指禪推法為一指禪按摩流派的代表手法。以拇指的內力進行連綿推動的方法,就是一指禪推法。
【操作】
以拇指指端或螺紋麵著力於體表施術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餘指的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自然屈曲。沉肩、垂肘、懸腕,前臂主運動,帶動腕關節有節律地左右擺動,使所產生的功力通過拇指指端或螺紋麵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施術部位或穴位上。手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
一指禪偏峰推法的操作方法為:以拇指橈側偏峰部著力,拇指自然伸直並內收,餘指掌指部伸直。腕關節微屈或自然伸直。其運動過程同一指禪推法,唯其腕部擺動幅度較小,有時僅為旋動。
一指禪屈指推法的操作方法為:拇指屈曲,指端頂於示指橈側緣,或以螺紋麵壓在示指的指背上,餘指握拳。以拇指指間關節橈側或背側著力於施術部位或穴位上。其運動過程同一指禪推法。
【動作要領】
一指禪推法操作時要求醫者姿勢端正,精神內守,肩、肘、腕各部位貫穿一個“鬆”字,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將功力集中於拇指指端,才能使手法剛柔相濟,形神俱備。
1.沉肩:肩關節放鬆,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聳肩、用力,以腋下空鬆能容一拳為宜。
2.垂肘:肘關節自然下垂,略低於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也不宜過度夾緊、內收。
3.懸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關節放鬆的基礎上,盡可能屈腕至90°。腕部在外擺時,尺側要低於橈側,回擺到最大時,尺、橈側持平。
4.指實掌虛:拇指自然著實吸定於一點,切忌拙力下壓,其餘四指及掌部要放鬆,握虛拳。前臂擺動產生的功力通過拇指輕重交替作用於體表,外擺和回擺時著力輕重為3∶1,即“推三回一”。
5.緊推慢移:一指禪推法在體表移動操作時,前臂維持較快的擺動頻率,即每分鍾120~160次,但拇指指端或螺紋麵移動的速度要慢。
【作用】
主要適用於頭痛、失眠、麵癱、近視、頸項強痛、冠心病、腰痛、胃脘痛、泄瀉、便秘、月經不調等內科、婦科疾病及關節酸痛等症。
【注意事項】
1.一指禪推法在操作時,拇指應吸定於一點,不能隨著腕部的擺動而在體表上滑動或摩擦,循經推動時,應在吸定的基礎上緩慢移動。
2.一指禪推法臨床操作有屈伸拇指指間關節和不屈伸拇指指間關節兩種術式,前者刺激柔和,後者著力較穩,刺激較強。若醫者拇指指間關節較硬,或治療時要求較柔和的刺激,宜選用屈伸拇指指間關節的操作;若醫者拇指指間關節較柔軟,或治療時要求的刺激較強,宜選用不屈伸拇指指間關節的操作。按摩醫師應熟練掌握兩種操作方法,以便臨床選擇使用。
滾法
【定義】
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吸附於體表施術部位,通過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使小魚際與手背在施術部位上做持續不斷地滾動,稱為滾法。滾法是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以其滾動之力作用於體表,刺激平和,舒適安全,易於被人接受,具有良好的調整作用。
【操作】
拇指自然伸直,餘指自然屈曲,環指與小指的掌指關節屈曲約90°,手背沿掌橫弓排列呈弧麵,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為吸點吸附於體表施術部位上。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做推旋運動,帶動腕關節做較大幅度的屈伸活動,使小魚際和手背尺側部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持續不斷地滾動。手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其次,利用掌指關節和拳頂進行滾法操作,名為掌指關節滾法和拳滾法,為滾法的變化運用。掌指關節滾法的操作方法與滾法相似,即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為吸定點,以小指、環指、中指及示指的掌指關節背側為滾動著力麵,腕關節略屈向尺側,其餘準備形態同滾法,其手法運動過程亦同滾法。
拳滾法的操作方法為:拇指自然伸直,餘指半握空拳狀,以示指、中指、環指和小指的一側指背著力於施術部位上。肘關節屈曲20°~40°,前臂主動施力,在無旋前圓肌參與的情況下,單純進行推拉擺動,帶動腕關節做無尺、橈側偏移的屈伸活動,使示指、中指、環指和小指的一側指背、掌指關節背側、指間關節背側為滾動著力麵,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持續不斷地滾動。
【動作要領】
1.肩關節放鬆下垂,肘關節自然屈曲約40°,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關節放鬆,手指自然彎曲,不能過度屈曲或挺直。
2.操作過程中,腕關節屈伸幅度應在120°左右(即前滾至極限時屈腕約80°,回滾至極限時伸腕約40°),使掌背部分的1\\\/2麵積(尺側)依次接觸治療部位。
3.滾法對體表產生輕重交替的刺激,前滾和回滾時著力輕重之比為3:1,即“滾三回一”。
【作用】
滾法適用麵廣,為傷科、內科、婦科的常用手法。主要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半身不遂、高血壓、糖尿病、痛經、月經不調等多種病症,也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
【注意事項】
1.在操作時應緊貼於治療部位上滾動,不宜拖動或手背相對體表而空轉,同時應盡量避免掌指關節的骨突部與脊椎棘突或其他部位關節的骨突處猛烈撞擊。
2.操作時常出現腕關節屈伸幅度不夠,從而減少手背部的接觸麵積,使手法刺激過於生硬、不夠柔和的錯誤術式,應盡可能增大腕關節的屈伸幅度。同時應控製好腕關節的屈伸運動,避免出現折刀樣的突變動作造成跳動感。
3.臨床使用時常結合肢體關節的被動運動,此時應注意兩手動作要協調,被動運動要“輕巧、短促、隨發隨收”。
抹法
【定義】
用拇指螺紋或掌麵在體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線的抹動,稱為抹法。抹法為一指禪按摩流派的輔助手法,它實際是成人按摩所用推法平推法與小兒按摩所用推法的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綜合動作。主要分為指抹法與掌抹法兩種。
【操作】
1.指抹法:以單手或雙手拇指螺紋麵置於一定的施術部位上,餘指置於相應的位置以固定助力。以拇指的掌指關節為支點,拇指主動施力,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及弧形曲線的抹動,或做拇指平推然後拉回,或做分推、旋推及合推,可根據施術部位的不同而靈活運用。指抹法亦可以示指、中指與環指螺紋麵於額顳部操作。具體方法為:病人仰臥位,醫者置方凳坐於其頭端。以雙手示指、中指、環指螺紋麵分置於前額部近正中線兩側,以腕關節為支點,掌指部主動施力,自前額部向兩側分抹,經太陽穴至耳上角,可重複操作數次。
2.掌抹法:以單手或雙手掌麵置於一定的施術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部主動施力,腕關節放鬆,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及弧形曲線的抹動。
【動作要領】
1.操作時手指螺紋麵或掌麵要貼緊施術部位皮膚。
2.用力要均勻適中,動作要和緩靈活。
3.要掌握好各種推法的操作和動作要領。抹法是各種推法的綜合動作,所以各種推法操作要熟練,並將其融會貫通,而後才能做到抹法的正確把握,以致運用自如。
【作用】
主要用於感冒、頭痛、麵癱及肢體酸痛等病症。
【注意事項】
1.注意把抹法同推法區別開來。通常所說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運動特點是單向、直線,有去無回。而抹法則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線往來,或曲線運轉,可根據不同的部位靈活變化運用。
2.抹動時施力既不可過輕,又不可過重。過輕則手法飄浮,抹而無功;過重則手法重滯,失去了靈活性。
揉法
【定義】
以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紋麵著力,吸定於體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和緩的上下、左右或環旋動作,稱為揉法。揉法是按摩常用手法之一,根據操作時接觸麵的不同可分為掌揉法和指揉法。掌揉法又可分為大魚際揉法、掌根揉法和(全)掌揉法;指揉法又可分為中指揉法、三指揉法和拇指揉法。
【操作】
1.大魚際揉法:沉肩、垂肘,腕關節放鬆,呈微屈或水平狀。拇指內收,餘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魚際附著於施術部位上。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作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擺動,使大魚際在治療部位上做輕緩柔和的上下、左右或輕度的環旋揉動,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運動,頻率為每分鍾120~160次。
2.掌根揉法:肘關節微屈,腕關節放鬆並略背伸,手指自然彎曲,以掌根部附著於施術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運動,帶動腕及手掌連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動,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運動,頻率為每分鍾120~160次。全掌揉法是以整個手掌掌麵著力,操作術式與掌根揉法相同。
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示指搭於中指遠端指間關節背側,腕關節微屈,用中指螺紋麵著力於一定的治療部位或穴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作主動運動,通過腕關節使中指螺紋麵在施術部位上作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或上下、左右運動,頻率為每分120~1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