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正式決裂,恩怨重重4(1 / 1)

左宗棠一生與同事共事,糾紛不斷。他的鐵杆部下劉典,與他分任陝西督撫時,因為督撫不和,曾經憤然告歸。左宗棠前期與沈葆楨一拍即合,後來卻也因意見不合撕破了臉皮。他與李鴻章雖然沒有公然決裂過,但私下裏卻彼此瞧不起。左宗棠西征時,想招曾門大將鮑超。鮑超卻拒不從命,不敢與他合作。細細閱讀左宗棠的一生,我們會發現,除了早死的胡林翼之外,他和朋友幾乎沒有一個能做到善始善終。雖然英雄一世,但缺乏友情一環,不能不說是左宗棠一生的最大遺憾。

相比之下,曾國藩的人際交往就比左宗棠成功多了。曾國藩一生朋友如雲,且其所深交,都是相當傑出的人物。曾國藩一生功業,半受朋友之助;他事業的成功,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善於用人的成功。反過來說,他更善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朋友提攜報答,不遺餘力。曾國藩的部下幾乎都經過他的舉薦,其中有二十六人成為督撫、尚書,也就是“正部級”官員。有五十二人成為三品以上,也就是副部級以上大員。此外,道員、知府、知州,縣令,更是數不勝數。天京克複前後,湘係“文武錯落半天下”。英國曆史學家包耳格曾經說:“曾國藩是中國最有勢力的人,當他死去的時候,所有的總督都曾經做過他的部下,並且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曾經希冀的話,他可能已經成為皇帝。”話雖誇張,但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曾國藩影響之大。

後人的一般印象中,曾國藩是一個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道學家,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生活中的曾國藩是一個極富風趣,極重人情的人。在他的一係列頭銜比如軍事家、政治家、道學家之外,還可以加上一個,叫大社交家。親情和友情,是他一生快樂的兩大來源。他長於言談,也頗具幽默感。和朋友們詩酒往還、傾心吐肺地長談是他最愉快的時光。檢點《曾國藩全集》,除了奏折公文之外,其他的文字,絕大部分都與朋友有關:除去卷軼浩瀚的往來書信不說,他的詩作,幾乎除了安慰遭遇不幸的朋友、懷念遠方家鄉的朋友,就是與身邊的朋友相唱和;他的文章,幾乎除了墓誌、壽詞,就是給他人文集寫的序言。作為一個詩文造詣頗深的文章大家,他的筆墨絕大多數都消耗在社交之中,並沒有留下多少“個人化”的文字。在曾國藩的人際關係史上,絕大多數人都終生與曾國藩保持著深厚的個人感情。胡林翼始終自居曾國藩之下,說“小店本錢,出自老板”。李鴻章則終生以做過曾國藩的學生為榮,開口閉口我老師如何如何。老朋友郭嵩燾認為,漢代以來兩千年,“德業文章兼備一身”,未有超過曾國藩的。劉蓉在曾氏死後,寫了整整一百首挽詩。即使是多次受過曾國藩彈劾的李元度,在曾死後也毫不抱怨曾對自己的打擊,在挽詩《哭師》中寫道:“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並且說下輩子還要再做曾的學生:“程門今已矣,立雪再生來。”曾國藩死後,鮑超每“遇歲時伏臘及生辰”,都要設曾國藩的牌位,“焚冥楮若幹,以誌追感”。這種舉動持續了一生。趙烈文於曾死後,更於每年正月初一早起,拜天、孔子及祖先畢,必拜曾國藩遺像。

曾國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生趣。然而在友情方麵的付出與回報,均遠多於常人,考曾國藩於人生五倫,幾乎沒有任何缺憾。在這一點上,曾勝於左何止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