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權威效應:影響對方的態度和行為(1 / 3)

名人的影響力不同凡響

名人自然是與普通人不同的,他在社會上說句什麼話,表個什麼態,都可能給人們施加某種影響,無形地操縱別人的行為。有人說美國的格林斯潘打個噴嚏,世界上的股市也會為之震蕩,可見名人就有名人的不同凡響之處,尤以那些權威的名人更甚。伯樂是相馬的名師,大家認為他相馬絕對不會看走眼,隻要認可的馬一定是好馬。有一次有人來求見他,說:“我有一匹馬賣不掉,請您到馬市上走一遭,在我這匹馬旁邊走一走,看一看,成嗎?”伯樂答應了。果然,他去看了那麼一眼,這匹馬就賣出了高價。名人就是名人,他看一眼,馬就賣了高價,如果他說句話,這匹馬一定會惹得眾人爭搶,更要賣出天價。名人的影響力就是這麼大,他說句話就能提高一個人的身價,能使某人做官,能將某人某單位一夜之間捧紅。一個舞文弄墨的人寫了幾篇文章,自費出一本書,就邀某某名人給其題個書名,做個序,於是,該人就輕而易舉地成了文學家;某單位邀請某某高級官員來單位視察一下,或給某企業開業剪個彩,該單位就成了先進,該企業就成了龍頭企業和免稅企業。現實中甚至有這樣一個真實的笑話:某縣畜牧站一個獸醫,因縣長在省裏開會期間,某名人無意中過問了一下這個獸醫,於是,縣長大人立即連夜將電話打到縣委組織部,要求查找此人,等縣長開完會回來,這個獸醫便搖身一變,奇跡般當上了縣人事局的局長。名人是人們心目中的權威,心目中的偶像,他的話自然會格外受到人們的重視,操縱別人的行為,這樣想來,獸醫搖身一變成了局長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普遍對名人有著崇拜心理,名人的一句話往往有一呼百應的作用。1901年,清政府的“外交部長”李鴻章奉旨前往美國。在美期間,有一次,他在華人陳傑初開的雜碎館“醉月樓”宴請美國公使,美國公使見李鴻章吃得津津有味,好奇地問陳傑初,李鴻章吃的是什麼,陳傑初隨口答道“李鴻章雜碎”,美國公使想,中國高官能喜歡吃的菜,肯定非同一般,便垂涎欲滴,也吃了起來,並且一邊吃一邊豎起大拇指,連聲說“Very

Good”。後來此事一經報載,“李鴻章雜碎”便成了一道中國名菜,風靡全美,陳傑初於是生意興隆,因此暴富,當地華人紛紛仿效,中國人的雜碎館如雨後春筍,星羅棋布,開遍全美,三千多華人靠“李鴻章雜碎”發了洋財,“脫貧致富”,步入小康。其實,雜碎還是原來的雜碎,李鴻章並沒有給華人帶去什麼宮廷烹飪秘方,也沒有帶去河南王守義的“十三香”調料,這就是名人效應,李鴻章無意之中給華人的雜碎館做了免費廣告。

由於名人具有特殊能量,所以名人筆下的字也成了一種寶貝,所以有些人就要千方百計地在名人那裏弄到一些文字。比如,某些人想功成名就,名利雙收,卻又自知底氣不足,功夫不硬,便想借名人之字;有些人急功近利,想走“終南捷徑”,也想借名人之字。名人的幾個字,便可讓他事半功倍。據某些資料介紹,法輪功等宣揚神功異能的學說之所以成勢,與當年一些身在高位的名人的“贈言”不無關係。胡萬林本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江湖遊醫,可搬動了一位名作家,以洋洋灑灑萬言之書,為其捧場揚名,使胡萬林成了一個“神醫”,使許多人慕名上當,死於非命。某青年原來不過是個能比較流利地寫些打油詩、順口溜之類的“詩歌愛好者”,可經過拜望一位“五·四”時期蜚聲詩壇的老前輩,討得幾個誇獎的文字,一下就成了“著名青年詞作家”……的確,得到權威和名人的捧場與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種成名方法。如果你想成為政治家,那麼就去爭取讓你的政治才能得到本國最著名政治家的賞識;如果你想成為文學家,那麼就去爭取讓你的學說、作品得到最著名行家的交口稱讚。有名人名言的相助,相信你很快就會成為大眾追捧的對象。名人一語,點石成金。操縱名人的影響力,不失為抬高自身的一種有效途徑。

為自己貼上閃亮的標簽

職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的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清朝康熙帝在位時,當時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宮中當過侍衛,與康熙的關係比較接近。正由於這層關係,明珠仕途一帆風順,鼎盛期官至兵部尚書。吳三桂自請“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慰留之意。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見,主張下旨“撤藩”,看看吳三桂敢不敢反。從此以後,康熙更是對明珠喜歡不已。明珠得勢以後,與其最親密的走狗餘國柱開始大肆賣官,中飽私囊。凡是各省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們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賄,直到滿足他們的欲望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財富也就堆積如山了。而且,明珠還進一步控製那些檢察官員,進而以鉗製百官。他將所有新上任的檢察官員找來,令他們訂下密約,答應所有給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來給自己過目。這樣,明珠不僅得寵於皇上,控製百官,還控製著整個檢察機構。國家機構對他已是沒有任何的約束力,一時權傾朝野。寵臣太過,就必然會為患於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實為憾事。等到明珠最終一日被人告發,康熙也僅僅是免了他的大學士之職,並且,還是很不忍心的。過了不久,康熙又把他招來身邊,充任“內大臣”!明珠是個可憎可惡之人,我們可以從他成功的背後去尋找答案。他要不是操縱著康熙這棵大樹為他擋住烈日、擋住狂風、擋住暴雨,他早已是滿朝文武的眾矢之的,身首異處了。明珠的官道暢通之法,不可為我們所效仿。但是,我們也可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大人物永遠是你堅實的靠山,背靠大樹好乘涼啊!名人往往是有實力的人,他掌握和操縱著某一領域的話語權,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借助他的勢力,你能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聲譽。在現代社會,“借勢”這種手段也常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力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妙操縱名人的影響,如請社會名流為你題個詞,請專家教授為你寫的書作個序,作為提高你的身份和能力的資本等。被社會承認,是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而借助名人的名聲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方式之一。

美國總統也能幫你賣書、賣衣服、賣自行車、賣汽水,你相信嗎?這並非笑話,隻要你策劃得法,巧借名目,美國總統這一神聖的王冠你照樣可以玩於股掌之上,為你的市場競爭活動增添爆炸新聞。美國一個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久久不能脫手,他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給總統送去一本書,並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不願與他多糾纏,便回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便借總統之名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被一搶而空。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又送一本給總統,總統上過一回當,想奚落他,就說:這書糟透了。出版商聞之,腦子一轉,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售盡。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便不作任何答複,出版商卻大做廣告:“現有令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一搶而空,總統哭笑不得,商人卻善於操縱總統之名大發其財。看看,名人幫你說一句話,你的生意就此改觀了!中國天津的自行車品牌飛鴿得以揚名海外,也是因為很好地操縱名人效應的結果。飛鴿由於品質優良、價格合理,在國內自行車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卻在開拓海外市場時遇到了不小的阻力。1989年,正為開拓海外市場犯愁的自行車廠領導聽說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布什即將訪華。眾所周知,布什夫婦是一對自行車迷,酷愛自行車運動。領導們覺得機會來了。天津自行車廠希望把飛鴿牌自行車作為禮品,送給布什夫婦。這個想法經過層層上報,最終得到了國務院的批準。後來,總理將兩輛飛鴿自行車作為禮物送給布什夫婦時,他們顯然十分高興,並當場表示第二天就會騎一騎。後來這個騎車的場麵被全世界上百家新聞單位進行了報道。通過新聞的傳播,飛鴿牌自行車開始名揚全世界。天津自行車廠正是操縱布什夫婦,為飛鴿牌自行車增加了知名度,打開了海外市場。但名人都是高高在上,不是一般人容易接近的。那麼,如何跟他們搭上線,操縱他,讓他為你說話呢?史坦芬·艾勒的一句話可以幫助我們:“把鮮花送給‘實力人物’身邊的人,即使他們看來隻是你心目中的小角色。”哪怕他們隻是一個小小的秘書、一位家庭主婦,甚至是尚處弱冠的小孩子,也不要放過結交和討好他們的機會。有了情義和信任,同時也會帶來效益。說不定,這些“小角色”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操縱你的前程和命運。當你結識了某位“實力人物”、名人身邊的人後,一定要把握住他,用盡方法得到他的支持。當你在成功或失敗的關頭,他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倒轉乾坤、變黑為白。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或者公司裏的小職員,往往感到工作起步艱難,如果能得到事業有成的人幫助,你一定會飛得快,飛得高。因此,你的交際圈子中應該有幾位名人為你“呼風喚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作為一個“小字輩”的你又如何與他們接觸,並如何讓他們喜歡你,從而操縱他們的名人效應呢?首先,必須掌握名人的社會關係。與大公司或知名人物見麵的機會是很難得的,但是,他們的朋友、親屬或工作中的助手,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天然踏腳石。如果他們能幫你在名人耳邊說上幾句好話,那真是很榮幸也很珍貴的。要與名人交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們的社會關係。他們是人,不是神,他們有各種社會關係,有各種各樣的業務,也有各種各樣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別是現代媒體,經常關注一些“實力人物”的情況,你從中定會了解一二。你可以從他的曆史上認識他的過去、他的經曆,甚至他的祖輩、父輩,然後從他的親屬、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小角色”入手,取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那麼名人幫你“呼風喚雨”的日子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