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進門檻效應:台級要一步一步地登(1 / 3)

先進門檻再步步登高

一列商隊在沙漠中艱難地前進,晝行夜宿,日子過得很艱苦。一天晚上,主人搭起了帳篷,在其中安靜地看書。忽然,他的仆人伸進頭來,對他說“主人啊,外麵好冷啊,您能不能允許我將頭伸進帳篷裏暖和一下?”主人是很善良的,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過了一會兒,仆人說道:“主人啊,我的頭暖和了,可是脖子還冷得要命,您能不能允許我把上半身也伸進來呢?”主人又同意了。可是帳篷太小,主人隻好把自己的桌子向外挪了挪。又過了一會兒,仆人又說:“主人啊,能不能讓我把腳伸進來呢?我這樣一部分冷、一部分熱,又傾斜著身子,實在很難受啊。”主人又同意了,可是帳篷太小,兩個人實在太擠,他隻好搬到了帳篷外邊。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項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心理學家認為,一下子向別人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人們一般很難接受。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在不斷滿足小要求的過程中已經逐漸適應,意識不到逐漸提高的要求已經大大偏離了自己的初衷。登門檻效應通俗地說,就像我們登台階一樣,我們要走進一扇門,不可以一步飛躍,隻有從腳下的台階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登上去,才能最終走進門裏。想操縱別人,讓別人做一件事,如果直接把全部任務都交給他往往會讓人家產生畏難情緒,拒絕你的請求;而如果化整為零,先請他做開頭的一小部分,再一點一點請他做接下來的部分,別人往往會想,既然開始都做了,就善始善終吧,於是就會幫忙到底。有兩個人做過一次有趣的調查,他們去訪問郊區的一些家庭主婦,請求每位家庭主婦將一個關於交通安全的宣傳標簽貼在窗戶上,然後在一份關於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簽名,這都是一個小而無害的要求。很多家庭主婦爽快地答應了。

兩周後,他們再次拜訪那些合作的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在院內豎立一個倡議安全駕駛的大招牌,保留兩個星期。該招牌並不美觀,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他們又直接拜訪了一些上次沒有接觸過的人,這些家庭主婦中隻有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是啊,既然已經在剛開始時表現出助人、合作的良好形象,即便別人後來的要求有些過分,也不好推辭了。生活中,要想操縱別人答應自己的要求,就需要借鑒登門檻效應。如果你有一件棘手的事想請人幫忙,或者某個要求想征得別人同意,最好不要直接說出來。而是在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之前,先提出一個估計人家肯定會拒絕的大要求,待別人否定以後,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這樣,別人答應自己要求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西方二手車銷售商賣車時往往把價格標得很低,等顧客同意出價購買時,又以種種借口加價。有關研究發現,這種方法往往可以使人接受較高的價格;而如果最初就開出這種價格,則顧客很難接受。有一個人得了高血壓,夫人遵照醫囑,做菜時不放鹽,丈夫口味不適應,拒絕進食。後來夫人將醫囑折中了一下,每次做菜少放一點鹽,每次遞減的程度很小,後來丈夫逐漸習慣了清淡的味道,即使一點鹽不放,也不覺得不好吃了。這些都是成功運用登門檻效應的案例,在人際交往中,當你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然後一步步地提出一些更大的要求,從而巧妙地操縱別人,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總之,掌握了“欲進尺先得寸”的方法,你就掌握了操縱別人為你辦事的技巧。

讓人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

“攻人之惡思其堪受,教人之善使人可從”,這句話的意思是,給別人提出意見的時候,不要太過嚴厲;為對方著想提意見的時候,也要具體可行才可以。一言以蔽之,操縱別人,就是要充分考慮別人的感受,要知己知彼才行。有的人責備別人的過失唯恐不全,抓住別人的缺點,便當把柄,處理起來不講方法不講效果而圖一時之憤。而誨人者要麼期望太高,要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要麼成人心切不顧實際填充別人裝不進去的東西,不考慮實際效果,這是責人或教誨時所不足取的。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然沒有。我們自己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們常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別人。因此我們常常為別人一些失誤或缺陷而惱怒,這種做法會操縱我們同他人之間產生裂痕或反目,從而導致一無所獲。林肯的妻子就是一個喜歡吹毛求疵的女人。在林肯夫婦共同生活的二十三年時間裏,林肯夫人總是怨氣衝天,指責丈夫:他做的事沒有一件是對的,他的動作一點兒也不優雅。她甚至告訴林肯,他的鼻子是歪的,他看上去像個肺病患者。林肯夫人由於自己的吹毛求疵,不僅造成了婚姻的悲劇,自己的生活也很不愉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各有所短,在用人中,如果求全責備,挑剔缺點,就很難識別人才。沒有十全十美的下屬,上司批評下屬時說:“小徐,你看你這個書麵請示像什麼?又不是小學生做作文,難道你不知道請示的格式嗎?”“大馬,你怎麼總是錯別字這麼多?”職場中的許多上司,對下屬的工作事事苟求,對下屬本人更是求全責備,隻恨他們沒有長著三頭六臂,樣樣使自己滿意。應該承認,凡事追求盡善盡美,這種態度是對前進的一種鞭策。但有時若是太過於苛求,反而打擊了下屬的信心。缺點要一個一個地改,不足要一步一步地去完善,進步是一點一點地積累的。把握好批評的度,循序漸進,不苛責別人,不打擊別人,才能操縱別人願意接受你的意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容不得別人的過失是一種苛刻。批評別人的缺點也要講究方法,教育人時也要多為對方考慮,有階段地進行。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智力和承受力。這樣才能操縱別人,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