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鑄就影響力,有實力自然有影響力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一切都要靠自身的實力,靠真本事:靠實力說話,靠實力辦事,靠實力來影響他人。別人對你的實力的認同是產生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換句話說,富有影響力的人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被別人看成是獨特的,甚至是無法替代的。一旦產生了這種信念,人們不僅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他,而且會異乎尋常地去追隨他。對領導者來說,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才能使人們感到自己非同尋常。領導者的非同尋常,來源於其非同尋常的實力,擁有了實力自然就有了影響力。
1.有實力首先要有能力
影響力與人的能力、素質直接相關。一個人如果僅僅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但能力低下,也是難以獲得影響力從而贏得追隨者的。如果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能表現出超群的領導才能,就會得到上司的賞識和信任,受到下屬的愛戴和擁護。這樣,領導者的威望就會逐步樹立起來。一個人實力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力是一步步增強和不斷展現出來的,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能夠表現出卓越的才能,進而得到他人的欣賞和信任,這樣你的實力就能展現出來,甚至獲得一種無形的權威。贏得了欣賞和信任,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就會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大家願意心悅誠服地聚集在你的周圍,這樣,支持者就會越多。而缺乏能力的人,生活上不如意,工作中不順利,這樣的人可能是個“老好人”,但大部分人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自然也就樹立不起威望,也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者。一些個人良好的素質或行為也會被理解成非凡的或獨特的,成為構築非權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曾經教過比爾·蓋茨的一位大學教授評價他說:“他是我所教的學生當中最好的學生,我不能想象還有比他更聰明的人。搞軟件,對他來說幾乎是不費力的。”比爾·蓋茨的一位同學也說:“他是一位天才,問題就這麼簡單。他說他的腦子裏盡是一些軟件開發方案,而我們不能不信他。”不僅是比爾·蓋茨,許多具有領導魅力的人也都是這樣常常被熟知他們的人所議論。常常有人以欽佩的表情說起他們的老板,如:“他真聰明,善於把握事物的實質,一眼就能將事物看穿。”“他真的與眾不同,他有非凡的理解力和卓越的戰略眼光,沒辦法,他就高人一等。”從這些話語當中,不難看出這些老板以他們的獨特的能力,在其公司員工那裏構築了非凡的信譽和影響力。有一個人這樣評價一位他非常尊敬的領導:他的確很有魅力,這在兩件事上可以明顯地表現出來。一是他對製造業的有關知識了如指掌,他可以信手拈來,隨意說出,可見,他對自己的專業了解得極為透徹。他上任之初,就全麵地更新了生產的流程,使得我們廠終於生產出自己的產品,這在以前是從來不敢想象的。二是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幹什麼他總領先別人一步。現實中,的確有很多人擁有非凡的才能,他們之所以被認為有非凡的才能,是因為他們獲得過別人從來沒有獲得過的成功,而這些成功有時就被誇大地看成是超凡出眾的能力造成的。作為擁有較大專家影響力的領導者,他與普通領導人之間的區別,往往在於他不僅擁有非凡的戰略眼光,而且擁有相應的知識及技能,這些往往被人們稱作聰明或智慧。他們之所以給人以如此印象,是由於其非凡能力。同時,這也說明他們在下屬中建立起了非同尋常的專家影響力。一般來說,這種專家影響力使得下屬們堅信,有這樣的領導者,自己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因此,他們都心甘情願地追隨領導者。值得注意的是,領導者非凡的戰略眼光既不是天生,也非神授,而是從以前的實踐經驗中積累起來的對事物的領悟力和對未來的預見力。這種能力往往與實踐經驗一起發揮作用。他們能夠表現得比下屬聰明,關鍵是因為他們擁有其下屬沒有的經驗和知識。
阿爾奇·麥吉爾在沒有被人們視為擁有專家影響力的領導之前,曾經在IBM公司度過了16年的時間。在那裏,他負責製定和貫徹、執行計算機係統開發的戰略計劃。後來,他又用幾年的時間開辦了自己的通訊谘詢公司。因此,當他來到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以後,他給人的印象是,不僅精通電腦和通訊網絡,還精通市場。所以他做得比別人要順利得多。這當然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有天賦,而是他與和通訊有關的所有領域都打過交道,如通訊網絡、計算機係統乃至通訊市場等。可見,領導者的聰明和智慧來自實踐,而不是來自天賦,他與其下屬的聰明僅僅是相對的。像這樣擁有專家影響力的領導人還有很多,他們作為企業家,其實同時也是他們所經營的各領域的專家。所以,如果想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就應該成為專家——工作中的專家和生活中的專家。
2.實力來自敬業奉獻精神
一家國內知名企業,初期它規模雖然很小,但具有較強的發展勢頭,市場取得了迅速的擴張。企業決策者為此加大了投資力度,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同時為進一步開拓市場積蓄力量。正在這時,該公司下屬的幾位銷售公司經理,由於個人利益和情緒的原因,不顧企業大局,故意不抓市場,有意在企業同用戶之間製造互不信任,因而市場迅速縮小。於是公司高層作出了艱難的決定:撤換銷售部門經理,從生產分廠抽調一名主要負責人(以下記為A)擔任銷售部門經理。當時產品銷售旺季即將來臨,但A從來沒有接觸過營銷,幾位被免職的原銷售部門經理自以為是,認為A作為一個“外行”注定是搞不好營銷工作的,於是不約而同地稱病回家,冷眼旁觀等著看笑話。A麵臨的工作形勢十分嚴峻,舉步維艱,到處布滿荊棘。但A具有十分強烈的敬業精神,任何一件事,都要在計劃期內幹出個樣兒來,否則絕不罷休。也正是由於這樣,他才被任命為銷售部門的經理。當然,他在生產分廠時,由於涉及產品質量和服務問題,也同客戶打過交道,對市場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他對產品性能、生產技術過程、服務要求的全麵了解,都爛熟於心,為人熱情、誠懇,又成為他的一大優勢。A深刻認識到:作為銷售部門的經理,最終還是要靠團隊,要靠大家的協同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他明白感召下屬至關重要,而感召,是要讓下屬從服氣開始。服氣,主要取決於兩條:一是在業務上作出表率;二是盡快打開市場局麵。這兩條都隻能靠在實踐中努力體現。A非常努力,經常自己加班,除了學習市場營銷的理論和方法,就是在市場上調查研究,向用戶了解情況。在很短的時間裏,他逐步掌握了各個細分市場的需求情況,製定了新的銷售政策,調動了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強了對他們的約束與控製。一個月之內,市場的滑坡趨勢已經有效地控製住了;兩個月後到了產品銷售旺季,市場開始迅速回升;三個月內,訂貨合同大大增加,產品供不應求,貨款能夠及時回收,資金周轉明顯加快,形勢一片大好。看到市場不但沒有萎縮,反而發展得更好更快,銷售人員的積極性高漲,向心力也強,A經理也已指揮自如,銷售領導工作做得得心應手。原來幾位銷售經理被征服了,一個個主動返回企業,請求安排工作。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自己“受命以來,夙夜憂歎”,在《後出師表》中表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恩來總理生前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自勵,說自己處理問題是“舉輕若重”。如果拿出諸葛亮、周恩來的那種敬業精神,在實踐中探索奮鬥,不斷地打勝仗,不斷地出業績,還有什麼人不能被感召呢?但歸根到底,都是實力使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獲得心甘情願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