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無私而感人肺腑的影響力
愛心的意義非比尋常,它的影響作用巨大而無私,它是為了人類都能更好生存的權利。人人都有作出貢獻的權利,窮人靠這些可以得到生活所需,富人可以盡到為人類作貢獻的責任。愛的影響力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愛的影響力無處不在、綿長恒久。有這樣一個人,年幼的時候在古巴過著殷實幸福的生活,他的父親是一位大種植園主。19世紀60年代,古巴的一場革命風暴襲來,把他富足的父親剝了個精光,當然也把他剝個精光,他的家庭變得一無所有了。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含淚離開了這個本不想離開的島國,當他們來到離古巴不遠的美國時,全家人除了血肉之軀和一把已經作廢的紙幣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有價值的東西。生存是人生第一要義,15歲以後,他就和父親打工維持生計。開始的時候,他在位於海邊的一家小餐館做服務生,因為他的機靈、勤快且不要報酬,老板很高興。為了讓他學好英語,老板有時把他帶到家裏,讓他和自己的孩子們一塊玩耍。慢慢地,他長大了一些,重新換了一份在一個食品公司做銷售員兼司機的工作。開始上班之前,父親對他說:“很久以來,我們的祖宗留下一條遺訓,叫‘每天做一件善事’。你的先輩們之所以有那麼大的成就,主要與這幾個字有關,現在你正式到外麵闖天下了,最好能牢記祖宗的訓教,以擴大我們的家業。”“每天做一件善事”幾個字,在他的心裏紮下了根,他認真而又執著地執行著:他把食品送到各個街道的商店時,一直想方設法做一些順手幫助人的善事,像替店主把信捎到外地去,讓上學的孩子順路搭他的便車。4年之中,他的收獲不小:他自己的銷售量占全州銷量的40%。公司對他的業績很是欣賞,第5年,他獲得了提拔,被派到墨西哥統管整個拉丁美洲的銷售工作。後來他的業績更是輝煌,他打開了拉丁美洲的市場後,又被調到北美和亞太地區。1999年,他被任命為公司的CEO,年薪700多萬美元。到了20世紀,他又成了美國各個跨國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候選人,這時,美國總統布什提名他出任下一屆政府的商務部部長。這位每日做善事的人叫卡羅斯·古鐵雷斯。一次,《華盛頓郵報》的一位記者采訪他,讓他談一點自己的人生體會。古鐵雷斯說了這麼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個人命運的沉浮,通常在於他平日生活中作出的小小的善事。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來去匆匆,其實是沒有多少時光可以供人享受的。但人作為改造自然的主體,應該享有作出貢獻的權利,也都應該享有作出貢獻所具備的條件,比如接受教育等,也都應該享有獲得自己最基本物質生活的需要,比如衣食住行等,然後再談奉獻。關於愛心,不得不說一下洛克菲勒。53歲以後,一心賺錢的洛克菲勒開始把他的億萬財富散發出去,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使世界各地患疫情疾病的人得到及時救助,使世界各地的無數文盲吮吸到知識的甘霖。另外,基金會對醫藥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據說盤尼西林和其他數十種具有良好療效的藥品都是使用洛克菲勒基金才得以發明的。在過去的年代,兒童患腦膜炎的死亡率曾高達80%,現在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再受到腦膜炎的肆虐侵害。這也是洛克菲勒的功勞,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學校的建立,如:芝加哥大學的創建……人們對洛克菲勒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在眾人的心目中他再也不是那種刻薄寡恩的形象。卡耐基就此曾經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比爾·蓋茨夫婦也打算將價值400多億美元的財富全部捐獻給社會。在美國富人行列中有一個規律。在世界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的美國銀行家沃倫·巴菲特,也已寫下遺囑,將總值約305億美元的個人私有財產的99%捐贈給社會慈善事業,用於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為計劃生育方麵的醫學研究提供資金。細細想來,像比爾·蓋茨這樣富裕的人的良心,還有權威專家們的思想認識,給我們也上了一堂真實而生動的人生示範課。在認識到人應該對社會有所作為的同時,也使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在奉獻愛心的過程中,慢慢修煉得到正果。
有多大的愛心,就會有多大的成就
愛心具有強大的力量,因為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要讓愛成為最強大的武器,沒有人能抵擋它的威力。這是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走進一間旅館的大廳,想要住宿一晚。值夜班的服務生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被早上來開會的團體訂滿了。若在平常,我會送兩位到別的旅館,可是我無法想象你們要再一次置身於風雨中,你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它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但還是挺幹淨的,因為我必須值班,我可以在辦公室休息。”老夫婦大方地接受了年輕人的誠懇的建議,並對給他造成的不便致歉。隔天雨過天晴,老先生結賬時,櫃台裏仍是昨晚的這位服務生。這位服務生依然親切地表示:“昨天您住的房間並不是旅店的客房,所以我們不會收您的錢,希望您與夫人昨晚睡得安穩!”老先生點頭稱讚:“你是每個旅館老板都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你蓋棟旅館。”幾年後,就在大家都不記得這回事的時候,這名服務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紐約的掛號信。信裏描述了那個風雨的夜晚發生的事情,並邀請他去紐約遊玩。信中還附上了一份邀請函和去紐約的來回機票。在抵達紐約曼哈頓後,服務生見到了這位當年的旅客。老先生指著街口的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可以嗎?”這位服務生驚奇莫名,說話變得結結巴巴:“你是不是有什麼條件?你為什麼選我呢?你到底是誰?”“我叫威廉阿斯特,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說過,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這家旅館就是後來全球著名的希爾頓飯店。1931年起用,是紐約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國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當時接下這份工作的服務生就是喬治波特——奠定希爾頓飯店世紀地位的人。
是什麼讓這位服務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毋庸置疑,他遇到了“貴人”,可是如果當天晚上是另一位服務生當班,會有一樣的結果嗎?正是他奉獻了自己的愛心,才使自己的命運得到改變。雖然是帶有機遇性的偶然事件,但是卻包含了必然性的因素。“二戰”中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有一天乘車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天氣異常寒冷,空中飄舞著鵝毛大雪,地上的積雪也被碾成了冰,行走起來十分困難。汽車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行駛著。忽然,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在路邊,佝僂著身子,看樣子凍得十分厲害。他趕緊命令身邊的翻譯官上前去詢問有什麼可以幫助的。坐在車上的參謀急壞了,趕緊阻止說:“我們的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把他們交給當地警方處理吧?”艾森豪威爾聽了,絲毫沒有猶豫,他堅定地說:“不行。我命令你立刻下車處理這件事。要等當地警方來幫助他們,很可能他們就已經凍死了!”沒辦法,參謀和翻譯官隻好下車去問個究竟。原來,這對老夫婦正準備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兒子,但因為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艾森豪威爾立即把這對老夫婦請上車,特地繞道去了趟巴黎。送完這對老夫婦之後,才風馳電掣般地趕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盡管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行善圖報的動機,然而,他的善心義舉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原來,那天幾個德國納粹狙擊兵虎視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爾必須經過的那條路上,如果不是因善行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就很難躲過這場劫難。如果艾森豪威爾因遭伏擊而身亡,那麼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史就很可能會因此而改寫!沒有愛心的人不會有太大的成就。不願奉獻的人,不能忍讓的人,對人冷淡的人,缺乏愛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失去別人的支持,離失敗就不會太遠。有多大的愛心,就會有多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