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善於影響你的下屬,讓下級追隨你鞍前馬後(1 / 3)

首先讓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

卓越領導者的身上總是具有一種讓追隨者難以抗拒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必須建立在領導者優秀素質和品格的基礎之上。西點軍校領導力的經驗說明,追求真理、評判是非、自我約束、堅強果斷,是優秀領導者產生影響力的源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

認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本身必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工作激情去感染追隨者。美國領導力專家約翰·麥克斯韋爾在《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一書中指出,有影響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

1.待人誠實正直

麥克斯韋爾認為,誠實正直的品格本質上講是內在的東西,並不是由外界環境所決定的。環境對品格應負的責任就像鏡子對長相應負的責任一樣,呈現的是人的真實麵目。誠實正直的品格也不是建立於資曆基礎上的,資曆永遠不會像品格那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者,誠實正直的品格不能與名聲混為一談。名聲是照片,而品格才是你真實的樣子。誠實正直可以贏得下屬的信任,而信任是獲得影響力的關鍵。艾森豪威爾將軍曾說,如果人們發現領袖缺乏坦率、誠實、正直的品格,這位領袖隻能麵對失敗的結局。因此,一名領袖最需要的,是誠實正直的品格與遠大的目標。

2.培育他人

麥克斯韋爾認為,要對周圍人施加影響,就必須用心培育他們。培育的核心是真誠地關心他人,培育的目的是幫助他人成長和獨立。培育型影響力的基礎是給予,給予的過程是愛的過程,是尊重他人的過程,是認可他人的過程,是激勵他人的過程。當一個人感受到激勵時,他就能夠麵對難以忍受的環境,克服巨大的困難。培育他人的領導者通常為別人著想,讓別人從正麵獲得自我價值的提升,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對他們的前景充滿希望。

3.聆聽他人

麥克斯韋爾指出,不會聆聽他人講話的人不可能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心理學家布拉德斯博士說過:聆聽,而不是單純的重複,可能是最誠摯的奉承。愛的首要責任是聆聽,聆聽能夠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你在更廣的層麵上與人交往,並且培養更牢固、更深刻的友誼。每個人都希望身邊有個人能夠聆聽自己。正如作家尼爾所說,“當你成為那位重要的聆聽者時,你就幫助了他,而你也向成為他生命中有影響力的人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4.了解他人

有影響力的人會了解他人。麥克斯韋爾認為,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大資產之一,就是了解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正麵影響生活的每個層麵,而不僅僅在職場或機關裏。缺乏對人的了解和關心,是今天社會一再發生緊張局勢的重要原因。蒙牛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有一句有意思的話:矛盾的98%是誤會。這實際上是說,員工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和了解,不能溝通和了解他人的人總會給別人帶來恐懼。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欣賞他人的優點,看不到彼此的差異,最後必然導致矛盾的產生和激化。實際上,在日常工作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了解,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關注,世界上沒人在乎你懂多少,但是人們很在乎你是不是關注他,理解他。

5.拓展他人

麥克斯韋爾認為,一旦你成為周圍人心中誠實正直的榜樣,並能成功地激勵他們,你將會成為他們生命中有影響力的人物。要做到這點,你必須能夠對屬下有積極的影響,支持他們的工作,加入他們的生活,直至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導師的影響力是永恒的,因為他能鼓舞追隨者不斷成長,並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素質。有影響力的人拓展他人是一項投資,因為你的拓展增強了被拓展者成功的概率,挖掘了他們成長的潛力,增強了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成功的拓展者會客觀地評估下屬的潛力,並且把他們放在能夠成功的位子上,給予他們發展自己的機會。拓展者能夠為員工展示遠景,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提升他們的品格素質,專注他們的優點和優勢,讓下屬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並最終成為自我拓展者。

能力決定影響力,用你的專長征服員工

領導是其言行都能對他人產生影響的人物,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描繪種種藍圖,並且幫助員工、領導員工成長,並在麵對困境時能夠不懈地奮鬥,迎接挑戰。這樣的領導就必須得通過不斷地學習,擁有一技之長。在你立誌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擁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和能力才能讓別人服從?首先,你需要具有親和力,這樣別人才願意與你接近。其次,你還需要具有豐富的管理知識,幫助你解決麵臨的複雜問題。但比起這些,最基礎的或者說你發揮領導力的根基是什麼?那就是你的“一技之長”,那是你的“術業之專攻”。在員工麵前,你是這方麵的專家,當大家碰到難題的時候,你總能夠提出獨到的見解,並不費力氣地解決問題。這是別人尊重你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巴頓之所以能被提升為將軍,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他熟悉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巴頓29歲就已升到上校。他領導了第一支在戰場上作戰的坦克部隊。後來由於預算裁減,陸軍必須裁掉若幹坦克,巴頓回到了騎兵部隊,軍銜又恢複到中尉。到了1940年,他又一路奮鬥升到上校。當時陸軍急需坦克人才,巴頓是少數具有這項專長的高級軍官,因此,陸軍很快又將他升為將軍。有些企業界的領導,因為同樣的原因迅速升到頂峰位置。這包括創立蘋果計算機公司的史蒂芬·喬布斯,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李·艾科卡,MCL董事長威廉·麥高文,聯邦快遞創辦人兼董事長佛瑞德瑞克·史密斯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某種重要的專長。假若你認為雷蒙德·克羅克成為億萬富翁,隻是因為他進入到漢堡這一行業,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他創立麥當勞以前,已經有太多製作漢堡的公司;而當麥當勞每年都在成長時,其他公司卻在虧本。克羅克雖然沒有發明漢堡,卻為漢堡業開創了新局麵,因為他早就培養好了這方麵的特殊專長。他不但懂得如何作出好吃的漢堡,而且還知道如何讓別人認定他的產品物美價廉。他聯合運用統一配銷、品質管理以及諸如量杯的技巧,使一個高中學生也可以製作出高品質的漢堡。在世界各地,麥當勞漢堡的質量,都是一樣的好。擁有你自己的重要的專長,這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道理,現代職場中,沒有一技之長是難以立足的,僅靠你的管理技巧和知識,總是難以讓員工從內心信服。就像那些技術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將磚石和木料拚湊在一起來建造房屋,在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經在暴風雨中坍塌了;術業不精的醫科學生不願花更多的時間學好技術,結果做起手術來笨手笨腳,讓病人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律師在讀書時不注意培養能力,辦起案件來,讓當事人白白花費金錢……這些都是由於缺乏一技之長所造成的,這些人注定當不了好領導,因為這種專業水平無法讓更多的人“服”他。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就不能在學業上或者能力上平平,而必須通過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有了一技之長,再謀求全麵發展,就有了動人的魅力。所以,領導者要精耕細作,下決心掌握自己職業領域的相關知識,使自己變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麵的行家裏手,精通自己的全部業務,就有可能贏得良好的聲譽,也就擁有了一種潛在的獲得成功的秘密武器,並不斷地將你的專長傳授給員工,“授之以漁”並能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那麼接收者必然將“報之以李”。

古今中外偉大的人物,他們都是憑借著自己的一技之長,才有了多方麵的才能和建樹。我國春秋時代的“聖人”孔子,他既是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和倫理學家,又是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總之,在人文學科方麵,孔子幾乎都可以說是開創一代先河,成為這方麵獨樹一幟的“專家”,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19世紀,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以及他的戰友恩格斯,也都是在許多領域都有傑出貢獻的“專才”,他們在如何學習、如何做學問方麵,為世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作為領導者或管理者,應該學有專長。從事科研的人員應該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從事經濟的人員應該懂得經濟規律。如果缺乏起碼的專業知識,工作中隻會瞎指揮,不按科學規律辦事,這樣做的後果輕者是工作效率低下,重者是勞民傷財,甚至會釀成人為的災難。學有一技之長既是實際工作的需要,也是一個現代領導者或管理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現代管理者或者領導者,如果學有專長,就會在實際工作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如虎添翼,特別是能夠透徹地了解情況,進行正確的決策,使工作有的放矢,這樣才會使你顯得更加富有個性魅力。除此之外,“一技之長”也是形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作出科學決策,但並不意味著管理者不需要“一技之長”。因為“一技之長”作為一種形象和一種實踐體驗,它的影響和力量是無窮的,在特定的情況下往往勝過“喊破嗓子”、“揮動手臂”,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管理者的“一技之長”如果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體現出來,這對於樹立管理者的形象,增強團隊的凝聚力都是很有利的。現代管理者不但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而且還要大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知識在不斷豐富的同時,又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有一定的側重。這就是說,為了使自己的事業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領導者必須下功夫學習工作必需的專業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知半解上。首先,理清自己的能力菜單,確定自己能力提升的目標。提升能力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楚四個問題:

(1)我最突出的能力有哪些?

(2)目前工作最急需的能力是什麼?

(3)對比工作急需的能力我最欠缺的是什麼?

(4)我應該如何提升這些欠缺的能力?你可以列一個表單,逐一回答上述問題,這樣你所欠缺的能力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製訂自己提升能力的行動計劃。製訂行動計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知識結構上的合理、優化與提升。一個領導的知識結構,大體上有三種類型: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相關知識。隻有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才能有效地支撐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第一類是傳統的知識結構,即僅有某一專業知識的結構。這是單一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對管理者的要求。第二類是管理知識。這就要求你不僅要了解某一專業知識方麵的深度,還要了解與某一領域相關的知識麵的跨度或廣度。第三類是相關知識。這類知識結構的主要測定指標有三個:深度、廣度和時間度。隻有這樣的知識結構,才是管理者理想的知識結構。

(2)結合職業和工作需要去“補短板”。一般來說,不主張“補短板”,但如果你眼前的工作職位確實需要這種能力,那就必須補上這個缺少的“短板”。作為一名職業管理者,如果你在職業管理者所必備的職業知識和能力上有短板,那麼,你就必須補上。否則,你就不稱職,就無法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