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競爭力最強,誰的影響力最大
競爭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競爭等,都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會為了學習去與別人競爭,會為了食物和別人競爭,也還會為了某樣東西與別人去競爭。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去競爭,雖然有些時候因為我們的競爭而使別人傷心、難過、哭泣,但是我們必須去競爭,因為贏家隻有一個,所以我們必須去競爭。競爭是人向上的不竭動力,競爭是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競爭是完善自我,實現民族自強的根本途徑。在非洲的一個草原,每天早晨斑馬一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跑得更快,否則,我就會被豹子吃掉;而同一時刻,豹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裏的是:我必須跑得更快一些,追上更多斑馬,要不然我就會餓死。於是幾乎同一時刻,斑馬與豹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競跑。
生活顯然不像斑馬與豹子般弱肉強食,但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你看江河湖海,到處都是千帆競渡。你看城市鄉村,處處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眾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驛站,每一瞬間,我們若消極懈怠,不思進取,必將被時代拋得很遠,或是淘汰出局。因此,無論你是斑馬還是豹子,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向前奔跑。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政府原以為我國的企業將無法適應國際市場激烈的競爭,麵臨破產的危機。但事實證明,我們並沒有失敗,反而越挫越勇,有些企業已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如海爾集團,這正是競爭的力量。優勝劣汰,自古就遵循著這樣一個規律。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管理,國際環境正像一個大漩渦,唯有逆流而上,才能取得勝利。但競爭並不意味著不擇手段,盲目地競爭隻會使自己陷於孤立,甚至損害別人的利益。某重點中學的一次座談會上,一個學生公開說:“人就是自私的,我會做的題不願告訴別人,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競爭。”顯然,這是對競爭的誤解,競爭的目的在於使雙方共同促進、提高,而不在於更加封閉和敵視。如果長期下去,必然會使你變得孤僻,不可一世。你的身邊也不會有知心朋友,成功也將離你而去。“良好的競爭心理,正當的競爭精神,這就是使事業成功與督促個人向上的動力。”有句話說得好:我競爭,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競爭不是隨便說出的一句話。競爭是需要努力的,隻有努力去競爭才會成功。相信競爭、學會競爭、總有一天你會成功。但競爭中不能驕傲,不能故意去傷害別人,因為你要相信,雖然你贏了,但總有一天別人也會贏你。所以,在競爭中,我們應持有謙虛的心態,這樣的競爭才會長久。隻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隻有播種,才會有收獲;隻有競爭,才能脫穎而出,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競爭力決定影響力,企業、組織和個人的競爭力是其決勝的籌碼,競爭力的強弱決定影響力的強弱,誰的競爭力強,誰的影響力就大。
影響不加掩飾,競爭是光明磊落的比賽
現代社會,倡導競爭機製,這就使得許多人成為你的競爭對手。而這些“競爭對手”,就是你的最大“敵人”。他們時刻對你存有威脅,使你處於不安之中,一旦你稍不留心,他們就會乘虛而入,損害你的利益,甚至使你陷入人生的絕境之中。但是,我們要學會“愛”他們,和他們友好相處,達到人際交往的最高境界。競爭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商場中充滿競爭,官場中充滿競爭,情場上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由於彼此利益的衝突而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們就必定或隻能以不共戴天的姿態和爾虞我詐的狀態交往。因為,你與競爭對手往往有著相近的素質和共同的追求,而且在競爭中彼此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這些異中之“同”,使得你們更會產生惺惺相惜的感情,像古代俠客一樣“英雄惜英雄”;像現代國家關係一樣產生“戰略夥伴關係”。所以,如果你與競爭對手能夠做到求同存異、強調共識,並以此為出發點肯定對方、欣賞對方,你們就可以在競爭中化敵為友,友好地相處。但是,一般而言,對於自己的“敵人”,人們總是以“恨”字當頭。若沒有他,我就是下任部門經理了;若不是他,阿梅就會對我一心一意,我也不用老是擔心阿梅會離我而去;若不是他,我就是校乒乓球賽的冠軍……這些想法令我們咬牙切齒,不恨都不行。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是“愛”敵人的最大障礙,我們一定要棄之如敝帚,而代之以正確的競爭意識。什麼是“競爭意識”,是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詭計多端嗎?非也,競爭,是一種光明磊落地公開比賽,需要努力超越對方,也需尊重對方,坦誠以待。
競爭的終極目的不是打敗對方,而是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根據心理學的觀點,競爭是自我實現、獲取他人和社會承認的內在心理需要。人人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人人都想比別人做得更出色,人人都想獲得比別人更多的鮮花和掌聲,所以產生了競爭,卻不像武俠小說中一樣,互相有殺父之仇,就是為了和他拚個你死我活,取了他的性命。既然如此,競爭的精髓就在於盡力發掘自己的潛能,令自己的表現最大化、最優化,而不是想方設法令別人表現失常、敗筆不斷。如果把競爭比做兩個人賽馬,正確的競爭就是訓練好自己的馬,並保持良好的狀態,爭取在比賽中奔馳如飛;而錯誤的想法是想使別人的馬跑得慢,用陷阱甚至投毒,傷害別人的馬,影響別人馬的奔跑速度。認清了競爭的本質所在,就能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正道直行,運用智慧和策略而不是陰謀去贏得勝利。要記住,競爭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在和自己比,是對自己的考驗,任何不正當的競爭,都是對自我的否定和侮辱。奧運會的各項比賽,都是源於人類對自我的挑戰和磨煉,是人類對自己的體能極限的挑戰和磨煉。但是現在,許多運動員借助各類興奮性藥品,欺騙對手和觀眾,也欺騙自己,甚至運用男扮女裝等惡劣手段,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自毀前程的可悲下場,大家應引以為戒。競爭不僅是自我能力的表現,也是一個人人格尊嚴的體現。競爭意識是包含於強烈的自我尊重心理中的,是一個人不願意落於人後的最佳體現。自尊可以引導人們去表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展示自我風采。任何損人利己、虛偽卑劣的行為都是對自尊品質的褻瀆;而在這種行為指導下的競爭也是對正確的競爭意識的扭曲,即使取得了勝利,也會被人瞧不起。為了做到使競爭對手成為知己,除了應當正確理解競爭意識外,還應該培養良好的競爭態度。良好的競爭態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與對手坦誠以待
體育比賽中最驚心動魄的,莫過於拳擊比賽,拳擊比賽仿佛就是你死我活、血與肉的搏鬥。拳王阿裏一度稱霸拳壇多年,在他的回憶文章裏,記載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行為:幾位曾經是阿裏手下敗將的年輕選手,賽後找到阿裏,請教如何出好勾拳。阿裏退掉了已經訂好的飛機票,手把手地教他的對手,並把如何才能打敗自己的拳法也悉數教給對方。這種做法,許多人都感到大為不解,記者們也蜂擁而至,為此事對阿裏進行求證和采訪。阿裏則坦然地解釋說:“誰若能戰勝我,那就說明拳擊事業已經發展了,這是我終身不變的追求——發展拳擊事業。”阿裏無疑獲得了人們的稱譽和讚美,而在這些讚美之中,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對手們給予他的。競爭不是什麼壞事情,而是激活社會肌體的活躍細胞,它可以帶來進步的活力,使勝利者繼續前進,使失敗者奮起直追;使強者得到鼓勵,使弱者得到鞭策。最終使我們獲得共同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應保持一個真誠的態度,友好麵對你的競爭對手。
2.與人競爭時不可抱有敵視他人的態度
在競爭中對他人懷有敵意、憤怒、煩躁以及挑釁性,會使你失去心理平衡,導致人體的整個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使人精神崩潰。相反地,對人友善,和競爭對手保持友好的關係,寬以待人,誠懇處世,則會使人健康、完美,保持人體的肌體愉快和安適。你的敵視會引發相應的反感情緒,從而使雙方的競爭關係變得更加具有對立性和仇視性,陷入不良競爭的惡性循環。
3.學會誠懇地競爭
首先,是要不虛偽做作,誠懇地看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既不矯情造作,也不文過飾非。另外,還要誠懇地對待別人的優點與成績。不必嫉妒和眼紅別人,也不必降低人格去阿諛逢迎別人,更不必為他人設置障礙和陷阱,阻止別人獲得成功。其次,要善意地對待別人在事業上出現的失誤和行為上的不足之處,而不能惡意地嘲諷譏笑別人。在失敗的對手麵前擺出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姿態,隻能說明自己的無知、才能的淺陋及德行的卑劣。最後,應當具有執著追求的品質,不應輕易放棄和鬆懈。應當把自己的眼光緊緊地盯在事業的價值上,不斷超越自我,完成對自我的實現,而非僅僅通過戰勝對手來取得別人的認可和讚美。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具體的競爭對手隻是階段性的存在而已,決不能因為勝於這些具體的人而滿足、滯步不前。競爭,不是一時的嘩眾取寵,不是為了某些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顯示自我的能力和風采。保持良好的競爭態度,才能學會“愛自己的敵人”,而要真正化解敵意,還需要防止競爭中的一大忌——嫉妒。《三國演義》裏的周瑜才智過人、多謀善斷,有不少優點。但是,他有一個最要命的缺點,那就是嫉妒心太重。當他發現世上有一個比他更聰明的諸葛亮時,便心生妒火,欲除之而後快。不料,諸葛亮神機妙算,使周瑜屢屢失策,兩人鬥法的結果是,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終於抑鬱成疾,引發“金瘡迸裂”,臨終時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氣結而亡。因為競爭不過別人,竟嫉妒至死,真令人可歎可惜,想來你不會像周瑜那麼傻吧!亡了命,還給後人留下一個氣量狹窄的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