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創造影響力,擁有永不止息的創新精神(1 / 3)

影響力可以創造,創新力決定影響力

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必定是具有創造力的人。拿破侖曾經說過:“創新能力可以統治整個世界。”不斷開發創新,是影響他人的智慧源泉,也是其工作的主要動力,反之,將很難有所作為。由此可見,一個創新的“金點子”,會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人最可貴的就是具備創造精神。人類依靠神奇的創造性已經改變了世界甚至宇宙,人類的創造性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而且越來越便利。所以,創造力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有這種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時機,從而締造偉大的奇跡。

什麼是創新?創新是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看到與別人相同的東西,卻又別出心裁,想出別人所想不到的或者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螃蟹這一道美味佳肴。一個人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之中,當他的某些想法和行為違背了這個群體的習慣性思維和期望的時候,總要招來非議或者否定。但是,唯有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才會有創新,有了創新,我們才會超越現實,逐步走向理想的世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一個乞丐到一戶大財主家裏去討飯。乞丐實在是餓了,要不然他也不願意去財主家討飯,而寧願去窮人家討幾口粥喝。乞丐敲了敲門,還沒有說話,一個傭人就大聲嗬斥:“滾開!不要來打攪我們。”要是以往,乞丐肯定會知趣地離開,但今天不行,今天一定要討到吃的,況且外麵下那麼大的雨,討不到吃的,避避雨也好。於是,乞丐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傭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衣服烤得差不多了,這時,乞丐說:“請給我一個小鍋,我想煮點石頭湯喝。”“石頭湯?”傭人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還從來沒有人煮過石頭湯呢。傭人想了想覺得這也不需要花費什麼,也想看看乞丐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的,於是就給了乞丐一口鍋。乞丐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可是,做湯總得放點鹽吧。”乞丐說。於是傭人給了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些吃剩的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砧板上的碎肉末也給了乞丐。湯煮好了,乞丐將石頭撈出來扔掉,把一鍋鮮美的肉湯喝了。這時候,傭人才知道自己受騙了,大發雷霆,但乞丐抹了抹嘴,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了。看到這裏,我們不得不為乞丐的聰明才智所折服。石頭湯是一個從來沒人見過的東西,就是這個東西把傭人迷惑了,最後一步一步地走入乞丐設計好的圈套。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乞丐不創新,仍舊按照以前的做法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我們都知道可口可樂,這種飲料在風靡全世界之前是沒有的,它的配製秘方現在仍無法得知。它的創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員,有一名醫生給了他這個秘方,由此這位年輕店員花掉了500美元,這是他當時的全部積蓄。這個奇妙配方將創造多少大的奇跡,年輕店員也沒有太多把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用這種秘方配製出來的飲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後來,店員遇到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他請她品嚐了銅壺中的飲料,姑娘讚不絕口,再後來,這位姑娘成了年輕店員的妻子。再後來,他們一起用那位醫生的配方生產飲料,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我們再來看看著名的《讀者文摘》發跡的故事。20世紀20年代,那時候還沒有出現一本文摘類的雜誌。這天華萊士突發奇想,人們每天都在為選什麼樣的文章看而發愁,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判斷哪些文章好哪些文章不好,那麼如果我把這些文章選好再給他們看,他們一定會接受的。說幹就幹,華萊士找出堆積在書房裏的舊雜誌,把這些雜誌上最經典的文章摘錄下來,然後分門別類,做成了一本與眾不同的雜誌樣本。華萊士為自己的創舉感到驕傲,於是他把樣本取名為《讀者文摘》,寄給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出版商。寄給出版商有兩個目的,一是想通過這個樣本以達到出版商雇用他當編輯的目的,二是想要出版商投資創辦這本雜誌。一周後,出版商打電話給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誰會看這樣的雜誌,就好像沒有人會吃別人嚼過的麵包一樣。華萊士被拒絕了。

但華萊士堅持他的創新,他沒有放棄。在進退維穀時,夫人萊拉鼓勵和幫助了他。萊拉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是一本與眾不同的雜誌,為忙碌的人們節約了很多時間。於是,他們在婚禮前,從郵局寄出數以千計的征訂單。當他倆度完蜜月回來時,已有1500個訂戶了。就這樣,《讀者文摘》正式誕生了。在華萊士的出版生涯中,萊拉既是他的生活伴侶,又是他事業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她對《讀者文摘》的影響不亞於其夫。華萊士夫婦同為《讀者文摘》的創辦人。1981年,華萊士病逝,但他創刊的《讀者文摘》,在世界浩如煙海的雜誌刊物中,以16種文字出版發行,年銷量3000多萬本,讀者達1億多人。有時候,就是那麼一個小小的創新就會為人類創造意想不到的財富。創新是可貴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適者生存,創新是生存發展之道,不創新就要落後,一落後就要挨打。

思路影響出路,有思路就有新出路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總覺得自己已經把路走絕了,再也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再也不會有更大的成就了。殊不知,路的旁邊也是路。當我們沿著那條老路一直往前走時,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但如果你試著往旁邊走幾步,可能就會發現無數條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並最終引領你走向成功。事實上,更多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並不是路太狹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心就是一個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藍天,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敞開心靈的柵欄,向所有的人開放,於是你就能獲得整個世界。我們要時刻抓住生活中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一生。沒有變化的生活,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有些人總以為自己的生活不可改變,所以從不試圖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一條路走不順暢,可以硬著頭皮走下去,也可以放棄原路,另辟蹊徑。換一種方式思維,往往能使人豁然開朗,步入新境,也能使人從“山窮水盡”中看到“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今天,“皮爾·卡丹”的名字已緊密地與時裝業聯係在一起。殊不知,當初他是經營劇院業的。盡管他雄心勃勃、苦心經營,卻也難逃劇院倒閉的厄運。當他發現自己對舞台服飾有獨特的審美能力時,便毅然轉向戲劇服飾設計,並獲得成功,他本人也成為世界一流的服裝大師。遇到失敗,應當轉換一下自己的思路:一扇窗子關閉了,另一扇窗子會開啟;過去所有一切的結束,正是一個新目標的出發點;這條道路不適合我走,所以我向另外一條道路前進。美國有一家大百貨公司,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無貨不備,如有缺貨,願罰10萬元。一個法國人很想得到這10萬元,便去見經理,開口就說:“有潛水艇嗎?在什麼地方?”經理領他到第18層,這裏當真有一艘潛水艇。法國人又說:“我還要看看飛船。”經理又領他到第10層,果然有一艘飛船在那裏。法國人還不肯罷休,又問道:“可有肚臍眼生在腳下麵的人?”經理抓耳撓腮,無言以對。這時,旁邊的一位店員應道:“我做個倒立給這位客人看看!”今天,人們都已經熟悉了逆向思維這種方式,但到了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們還是習慣於常規思維。因此,很多實際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被人們看成無法做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應該試著去愛他。”這是一位在社會上曆練多年、積累了許多經驗的人告訴我的。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按照常理去想問題,就會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這就是說,換一種思維方式,就能夠化解問題。隻要肯動腦,垃圾也會成為黃金。

想辦法才會有辦法,當你真正經過一番努力後,你就知道所謂“難”,其實隻是自己的“心靈桎梏”。隻要不斷努力,開發的潛能就會越來越大。努力不夠,你當然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到底有多大。“實在是沒辦法!”“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樣的話,你是否熟悉?你的身邊是否經常有這樣的聲音?當你向別人提出某種要求時,得到這樣的回答,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失望?當你的上級給你下達某個任務,或者你的同事、顧客向你提出某個要求時,你是否也會這樣回答?當你這樣回答時,你是否能夠同樣體會到別人對你的失望?一句“沒辦法”,我們似乎為自己找到了可以不做的理由。但也正是一句“沒辦法”,澆滅了很多創造之花,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是真的沒辦法嗎?還是我們根本沒有好好動腦筋想辦法?事實上,隻要我們用一種大的視野,一種綜觀全局的胸懷,來看待職場和商場;用一種靈動多變的思考方式,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去分析判斷問題,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思路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事業。思路影響出路,思路影響前途。要想擁有美好的出路,就要擁有美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