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國崛起(2 / 2)

中央研究院分為工程科學院和生命科學院。按照特斯拉的說法是一個研究死物。一個研究活物。這是一次所有研究資源的整合。

愛因斯坦和剛剛到的費米看到各地趕來的上萬名專家,以及從新民走出去的近五六萬專家,也驚呆了。光中央研究院這一進一出,就有七八萬人,這還不算全國各大學的。

張春和以前送戰士們一樣,給這些在紀念館緬懷了先烈,踏上列車奔赴各方的專家一一送行。

夫婦倆和妞妞在站台上整整站了一個多月。和這些專家以及他們的家屬握手,和他們的孩子們說上一兩句話。

光是這份毅力和堅持,也讓這些專家和研究院感動。

這些人幾乎都是張春看著一個個成長起來的。

“你們現在要單飛了,外麵的空間比這裏大,人才比這裏多,你們除了自己搞研究,還要把孩子們帶起來。我們國家有幾千萬孩子,這些孩子就是你們的繼承人,是國家的希望。你們的努力將會看到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興旺。”

張春拍著每個人的肩膀。

“放心吧,先生,隻要您能夠常常來看我們。聽我們演講,您隻要在下麵坐著就好。我們就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

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超過五十歲,與張春同齡的人很少。有些已經是下一輩人了。

“有什麼困難,隻管跟我說,隻要我能幫忙,都會幫。”張春叮囑道。

“會的,先生。隻要您不嫌我們煩。”很多人都笑著說。

特斯拉坐在輪椅上,和愛因斯坦,費米看著這一切。

“這是他收獲的時刻,他崇尚集體的力量,而我們有些人崇尚個人的力量。他把希望放在下一代人的身上,而我們有些人隻想自己獲得金錢和享受。你們說那個民族更加偉大?”

費米悵然若失道:“我不知道誰更加偉大,但是我在這麼多技術人才麵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中國是一個神秘的國家,它在這個地球上延續了五千年,從不間斷,擁有五六億人口,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一直以來低估這個國家。不過有幸,我們加入到了他們的行列。”愛因斯坦在中國時間長了,他是認同感最強的一個了。

中央研究院設在襄陽。原來的飛機製造,計算機研究單位等等就在襄陽,所以現在也不過就是擴建了一下而已。

新民科學基金會,教育基金也搬到了襄陽。新民以前是為了安全考慮,現在看來格局就已經小了。

仙女的大多數做基礎研究的都走了。隻留下了一個特種合金研究所。這裏因為環境優美,成了一個療養地。

綠湖也隻剩下了納米技術研究所,這裏裝上了一個核能反應堆。

新民軍事學院搬到了荊州。中國的軍隊已經達到了一百七十萬人左右,以後還會以每年數萬人的速度增加。所有這些部隊的連團級以上的幹部都有軍事學院畢業。以前擠在綠源山,已經遠遠不夠了。

荊州最關鍵的是除了陸地,還有長江和長湖。往東又是湖澤地區,各種地形的複雜演習都能夠完成。

新民研究院搬到了沙洋,留在新民的隻有醫學院,農學院和微生物學院,環境學院。沙洋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現在新民的象征意義已經超過了實際意義。

張春搬到仙女居住,這裏的工廠和研究所搬走後,顯得空蕩蕩的。

“唉突然少了這麼多人,還真不習慣呢。”

張春看著正在拆除廠房,搬走設備的工人們歎了口氣。(未完待續……)r129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