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電磁影響(1 / 2)

所有的飛行器現在都在更新電子設備。電磁脈衝彈出來後,隻在本州島使用,因為那裏是機械化電子化程度最低的地方。

單兵裝備從那棱格勒峽穀開始,就開始換裝能夠防止電磁幹擾和攻擊的電子設備。因為損壞的電子設備送到敦煌後,研究人員就發現了瞬間放電和強磁對於電子設備的影響幾乎是習慣使用這些設備士兵的死敵。

本州島作戰就是一次實驗,結果是日軍通訊係統癱瘓後,導致了城市內亂以及軍隊指揮失靈。部隊在分割攻擊日軍時,日軍不能協調。美國的航母幹脆拆除了雷達等電子係統,完全采用來的人工操作和旗語。

我方的直升機,潛艇獲得了單方麵的情報透明。美國的航母完全不知道在它的下方四百多米的深海。周級潛艇已經鎖定模擬攻擊很多次的。

美國肯定會開發放電磁的技術,但是這/無/錯/將極大地延緩電子設備的研製進度。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美國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雖然研製出來,但是卻被軍方給否定了。因為相對於機械化計算機而言,這台計算機太大,極端脆弱,可靠性,係統維護性都太高了。美**方已經把精力集中到了機械化計算機身上去了,也就是超級複雜的計算尺。

這給無線電研究也帶來了極大的阻礙。電磁與微波除了損傷電子設備以外,對於人體到底有沒有損傷?美國艦隊的士兵被聲波武器和電磁武器攻擊後。很多出現了不適反應。可是對於身體的檢查卻又是正常的。美國封鎖這一消息,怕影響軍心。但是科研人員對這種情況迷惑不解。

美國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禁止無線電在民間使用,因為這東西太容易受到攻擊了。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限製無線電,限製汽車,采用極端昂貴的有線電視係統,可能從一開始就想到了電磁反製措施。這對於剛剛要發展電子產業的美國財團給予了沉重打擊。

“電子係統不是不能抗幹擾,但是會非常昂貴,所以中國自己不用個人汽車,而采用了公共交通係統。不僅是效率比較高,還有經濟性和軍事考慮。中國的飛機,艦船建造速度非常慢。可能也有同樣的限製。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軍事工業的發展方向。”

這是馮卡門給美國國防部的建議。

“中國人似乎有一種逆向的思維,他們在得到愛因斯坦和特斯拉的理論和設想的時候,不是急於實現他們的設想,而是想到怎樣反製。因為他們知道同樣的理論我們這裏也有。”

其實馮卡門是誤會了。中國中央研究院現在正在為抗電磁幹擾而煩惱。

銀川。一架超音速殲擊機被脈衝彈攻擊後失去動力,轉換人工駕駛,但是無法維持飛行姿態而墜毀,飛行員一直不肯放棄戰機,直到最後一刻才彈射跳傘,導致重傷。

超音速運輸機由於安全性較高,人工駕駛無動力狀態下在一個草場上迫降成功。反而是采用了全升力設計的亞音速殲擊機,在無動力情況下還能飛到安全地帶降落。隻是這種飛機在野外。能夠被風吹翻。所以飛行員在老百姓的幫助下,艱難地保住了飛機。

直升機的自動操作係統脆弱。但是反而是直升機對於電磁損傷的抵抗力比較大,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和它的材質與結構有關。當然這是在電磁攻擊威力不夠的情況下才有的,超過一定極限,也是一樣。

可是這又是不得不解決的,不僅是軍事問題,而是空間站,大型火箭的生存問題。張春和愛因斯坦都認為太陽的耀斑就是一場大型的電磁風暴,它會引起地球電磁環境極具的波動。中國這幾次的火箭發射都很順利,隻能說太幸運了。衛星的研製隻考慮到了防輻射,電磁防禦雖然考慮到了,但是並不是太高。這意味著衛星的壽命會受到影響。衛星係統的布設直接停止了。